雷遠反應了過來。
在他前世的記憶裡,確實也有這個印象。似乎周郎在赤壁之後不久,就因病而亡,這過程中孫劉兩家幾次爭鬥,還衍生出了“三氣周瑜”之類的傳奇故事。
現在看來,周郎的性命似乎真的將要走到盡頭。
周瑜當然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以他的性格,絕不容自己坐守南郡一事無成而死。他一定會竭盡所有的力量、不惜一切代價說服吳侯。憑藉他的身份和威望,憑藉他多年來對吳侯本人、對東吳的大政形成的巨大影響力,他很有可能將整個江東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荊州來。
到那時候,孫劉聯盟的關係、荊州的局勢、甚至天下的局勢,都將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雷遠肅然道:“我明白了。既然如此,恐怕荊州禍亂非小,我會盡快返回樂鄉,督促部下聚兵備戰,隨時應變!”
他撐在案几上的手臂微微用力,整個人鬥志昂揚,眼神更銳利得像是鋒刃。
“續之,不必做得這麼明顯。”諸葛亮搖了搖頭:“你看,即使確定了將有麻煩,我們不是仍舊照常處置公務,也照常休沐、踏青麼?荊州將要變亂,但我荊南不能亂;無論吳侯那邊會有什麼樣的動作,我們都要示群下以無事,按部就班地一一應對。”
雷遠想了想,點了點頭:“軍師是要鎮之以靜、外鬆內緊,然後……”
“說得對!就是鎮之以靜,外鬆內緊!”諸葛亮輕拍案几:“急的是周郎,不是我們。既然他們將有舉措,我們不妨就等著他們一一施展,然後以我們的力量,在最適合的時機加以反制。豈不聞傳曰,後於人,以待其衰?”
雷遠應道:“上得天時,下得地利。觀敵之變動,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
兩人一齊大笑,劉備隨即也笑了起來。
對於吳侯的力量,劉備是深深忌憚的,甚至有些畏懼。畢竟與他爭鬥多番的曹孟德,就是在與東吳的一戰之後喪膽北還。即使如今領有荊南四郡,仍然身處東吳勢力的包圍分割之下,幾有仰人鼻息之感。
但諸葛亮對此並不介意,他從來都是那麼胸有成竹,好像有再大的問題都可以找到辦法迎刃而解。現在劉備註意到了,雷遠也並不介意……或者說,雷遠擁有超乎尋常的自信,他根本不把東吳的力量放在眼裡。
這可真是太好了啊。劉備這樣想著。
“主公。”諸葛亮喚道。
“嗯?”
“主公,這天下大勢,就如大江東流,浩浩湯湯,無論什麼人、什麼想法、什麼動作,都阻礙不了大勢所趨。我們不必動搖,只要順著大勢一步步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劉備重重點頭,待要應答,坐在他身邊的張飛打了個極宏亮的酒嗝。
喜歡漢鼎餘煙漢鼎餘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