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在樊宏身後的是樊豐。
以親密程度來說,樊豐和他的兄長都是雷遠少時的玩伴,交情與其他任何人都不同。樊豐本人很以這份情誼而自豪,他的家族也因此在廬江雷氏統領之下獲得了不少好處……即便雷遠不受宗主的重視,但小郎君的名頭拿來嚇唬嚇唬不相干的外人,那已經足夠了。
在郭竟和王延離開後,雷遠將護衛首領的指責交給了樊宏和陶威,樊豐因此歡欣鼓舞,在這年輕人看來,樊氏兄弟一體同心,樊宏被提拔,便等於他自己被提拔一般。
可是,之前傅恩倒下時,樊豐一時畏怯,結果被自己的兄長搶先一步,這給他帶來了劇烈的衝擊,使他羞愧無地。在小郎君需要有人與他並肩前進的時候,自己居然退縮了!
就在剛才那一瞬間,樊豐從他兄長的眼睛裡看到了失望、看到了輕蔑、看到了憤怒。樊豐無法忍受這樣的眼神,他感覺就像是自己身體的另一半被撕裂了那樣。他痛罵自己:“人終有一死,與其貪生怕死被人恥笑,為什麼不能死得像個真漢子呢?”
此刻樊豐忘記了害怕和動搖,他縱聲嘶吼著,不顧一切地衝了上去,揮刀亂砍。
張遼橫握長刀,樊豐的刀刃便叮叮噹噹的砸在刀背上,激起一連串的火星。剎那以後,橫擺到側面的長刀劃了一道弧線,帶著厲嘯破風斬落。樊豐完全沒能作出反應,他身披的皮甲也根本不足以抵擋張遼的雷霆劈斬。銳利的刀鋒從樊豐的右頸斬入,從左邊的肋下脫出,把樊豐整個人砍成了上下兩段。花花綠綠的臟器灑落在地,洶湧的鮮血飆射到半空,濺了張遼一身。
眨眼的功夫,雷遠部下的親近扈從們就死傷三人,而這三人死傷的代價,甚至都不能換來張遼的一聲喘息。如果有人從上空往下看,可以發現兩支部隊接觸的那一剎那,雷遠所在的那個最尖端就已經被張遼挫得鈍了。
而現在,處在這個被挫鈍的尖端之人,就是雷遠本人!
第三道柵欄沿線,兩軍捨死忘生,喊殺聲震耳欲聾。
而之前的第一、第二道柵欄兩側,仍有淮南豪右的部曲負隅頑抗。比如鄧銅就糾合起了一支十餘人的小隊,往臺地側面的層層巉巖上方且戰且退,張遼所部精銳雖然棄之往攻雷遠本部,卻有後繼從石梯上攀登上來的曹軍緊隨不捨,追擊而來。鄧銅等人不得不躲避至某處較高聳的岩石上死戰。
當雷遠向第三道柵欄發起反攻時,身在高處的鄧銅一眼就看到了身處隊伍前列的雷遠,他揉了揉眼睛,驚怒地罵道:“是誰讓小郎君衝到這麼前頭?該殺!該殺!”就這麼短短一瞬分心,有曹兵自側面的一處隱蔽的巖縫登上,引刀一割,劃傷了鄧銅的腳踝。
鄧銅大聲喝罵著坐倒在地,差點沒從岩石側面的斜坡滾下去。他用左手支撐身體,右手揮舞著一根折斷的長槍敲中那曹兵的頭盔,使那曹兵口角溢血,緩緩倒伏。旋即這具屍體又被後方的曹兵推開。
“過來幾個人!給我堵住了!往裡刺!”鄧銅呼喝著,令部下劉七帶著幾名士卒持槍往巖縫裡一陣亂刺。那巖縫固然隱蔽,卻也因此狹**遏,絕無躲避的空間,幾桿長槍每落下一次,巖縫裡就傳來一聲曹軍士卒的慘叫。叫了幾聲之後,便沒聲息了。
鄧銅鬆了口氣,暴躁地向身邊幾名士卒大喝:“扶我起來!扶我起來!”
還沒等士卒過來,他便勉強用單腳支撐著身體,起身往第三道柵欄的方向眺望。無論如何,在那邊作戰的是眼下全軍的指揮官,是小將軍喜愛的兄弟!鄧銅絕不希望看到雷遠出事。然而,他看到的戰鬥情形卻幾乎粉碎了他的希望,就在短短的片刻之中,反擊的隊伍已經被曹軍精銳削去一層,此刻雷遠就在佇列的最前,而他面對的……
鄧銅情不自禁地閉上眼,慘叫一聲。
樊豐方才斃命,張遼就注意到了在他身後的雷遠。
以他豐富至極的戰場經驗,自然可以判斷出適才這些敵人前仆後繼的衝擊,就是為了掩護身後的這個年輕人。他不禁有些好奇:這年輕人是誰?
看他的樣子,大約二十歲上下,身量頗高,披著一身精良鎧甲,但張遼感覺得到,這人不像是真正的戰士。他的表情和動作,都太冷靜了,沒有那種從一次次出身入死中蓄積起的殺性,多半隻是個書生罷了。
張遼不禁冷笑,看來賊寇們真是無人了,竟然推出個書生首領,還讓他參與戰場廝殺,真是不知死活……不過,這不正是賊寇之所以是賊寇的原因嗎?賊寇的行為舉措,哪裡來的道理可言?既然趕著送死,那便取他狗命!
張遼向前一步,單手持刀高舉。他本來身形就高大,此刻身披兩層重鎧,更是把體型襯托得雄偉異常,再配以黑色的獸面兜鍪,彷彿就像是鋼筋鐵骨的上古兇獸出柙!
“小郎君快退!”此前,郭竟不得不讓自己的位置稍微落後些,這樣才能及時調整各部的進退。這時他終於發現張遼與雷遠對上了,當場就嘶聲大喊,驚駭如狂。
雷遠並未退縮。郭竟會這麼喊,完全是關心則亂的表現;在這種白刃搏鬥的場合下,貿然後退只會予敵可乘之機!郭竟的喊聲尚在耳邊,雷遠不僅不退,反而踏前半步,扭腰發力。伴隨著一聲叱喝,長約七尺,兩頭皆有鋒刃的鐵脊短槍從他的身側躍起,直取張遼!
雷遠素來被人視為文弱,其實並非手無縛雞之力,只不過少年時常受疾病所困,及冠以後又甚少接觸行伍而已。廬江雷氏作為地方豪武家族,提供予親族子弟的基本訓練,雷遠可從未懈怠過。此刻這一槍,力發於足、貫於腰,勢若靈蛇吐信,稱得上發揮極佳。
可惜這速度落在張遼眼中,未免太慢了。他甚至還有空看了看刺來的短槍,只覺有幾分眼熟……混蛋!張遼勃然狂怒。這短槍不就是自己慣用的那一柄嗎?該死的賊寇,竟然撿回了我張文遠慣用的精良武器,殺到我眼前來了!
過去數日裡屢遭欺騙的惱怒、連續幾次作戰未能勝利的惱怒、大批跟隨自己南征北戰的將士埋骨於深山的惱怒、身為曹公麾下屈指可數的大將竟然難以收拾賊寇的惱怒……所有這些情緒瞬間爆發了。
張遼大喝一聲,全力揮刀猛磕在槍脊上。這一下他是用足了十二成的力氣,堪稱力拔千鈞,想來這賊寇首領必然拿不住槍桿,雙手虎口迸裂都是輕的。只待此賊長槍脫手,接下去就是揮刀反撩,必取他的狗命!
戰場上的搏殺,鮮有花哨的招法套路,是死是活,通常都決於瞬間。眼看張遼這揮刀向側方磕砸的動作,雷遠身側,身後的幾名扈從全都驚駭,這情形落在有經驗的戰士眼中,結局再明白不過,小郎君絕不是張遼的對手!
自從小將軍雷脩戰死,此刻擂鼓尖隘口阻擊戰的勝負、上千人的性命,毫無疑問都維繫在雷遠一人身上。更不消說,這些扈從們與雷遠的關係不同,雷遠若有三長兩短,這些人全都活不成。在這瞬間,又有數人奮身向前,全力救援雷遠。
但他們的動作再快,都不可能趕上張遼的動作。
在許多人注意力匯聚的中心,“當”的一聲響,刀槍相擊,鐵脊短槍高高飛起。
雷遠根本就沒有握緊短槍。
張遼的勇猛,他早就清楚,甚至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所以他從來就沒指望過自己能以任何方式與張遼抗衡。當張遼揮刀砍砸槍桿的時候,他提前瞬間鬆開了手,任憑短槍遠遠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