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易輕輕捏了捏昭平滿是膠原蛋白的小臉,感受著指尖的柔軟,對著兩個小丫頭十分寵溺的說道。
“不想裹腳就不裹吧!”
“朕的女兒和妹妹可不愁嫁!”
“以後誰要是向讓你們裹腳,你們就說皇帝不讓裹,誰要給你們裹腳,誰就是抗旨不遵,要殺頭的。”
劉易對於裹腳這件事,發自內心是厭惡的。
但裹腳這件事,只能被算做是一種陋習,是不好直接用法令來進行相關規定的。
裹腳確實對女性是一種摧殘,但誰要真以為這個時代的裹腳,就真是網路上的那些骨骼都給裹變形了的三寸金蓮。
就是在侮辱人的智商了。
古代計程車大夫們雖然喜歡小腳,但真沒那麼變態。
裹腳之事開始於宋,盛行於明清兩代。
明朝的女子雖然也裹腳,也裹腳只是對腳型進行矯正,讓女子的腳型變得更加好看一些。
這個時代的人不是變態,又怎麼會認為骨頭都被裹變形了的三寸金蓮好看呢!
最起碼劉易穿過來這些年,是真沒見過被裹成三寸金蓮的小腳。
其實歷史上,就算是清初,裹腳也沒有裹到三寸金蓮那種地步的。
直到清朝中期,裹腳這種陋習才逐漸發展為三寸金蓮那種模樣。
所以,劉易雖然反感裹腳,但卻也沒直接下法令禁止裹腳。
因為在這個時代,裹腳就像是同時期歐洲的束腰,是一種為了追求美麗而做的“整容”。
雖然也不是什麼好事情,但遠還沒發展到摧殘女性骨骼的“三寸金蓮”的程度。
甚至,比起同時期歐洲經常勒死人的束胸,這個時代中國的裹腳都不算什麼了。
自己的女兒和妹妹不想裹腳,劉易是絕對支援的。
雖然劉易沒準備發行法令來禁止裹腳,但他也沒準備坐視裹腳這種陋習往三寸金蓮的那種程度發展。
既然他不準備用法令來進行約束,那就只好從輿論上來做引導了。
皇帝下令自己的女兒和妹妹不用裹腳,這個對劉易來說只是說句話的事情,對民間的影響也將會是非常巨大的。
因為從社會學的某種程度上來將,底層會不由自主的模仿高層的種種行為。
劉易下令自己的女兒和妹妹不用裹腳,或是出於盲從,或是出於拍皇帝馬屁,肯定會有人爭相模仿的。
然後中原日報再迅速跟上,做好輿論宣傳,刊登一則裹腳對人體的危害,以及皇帝對裹腳這種行為並不贊同的態度。
這樣一來,輿論也就起來了!
輿論起來了,這事情多半也就成了。
現在很多類似於裹腳,這種劉易看不慣的社會陋習,他根本不需要專門去制定法令進行約束。
只要他對某些社會陋習的態度,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傾向性,這個陋習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自覺改變。
這便是一個權力幾乎不受限制的開國君王的影響力!
後世有一句明言,亞馬遜森林裡的蝴蝶動一動翅膀,都有可能在大洋對岸掀起一次風暴。
劉易的一舉一動,他的喜好,他對某些事情的態度,都會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這便是所謂的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了!
兩個小丫頭得了劉易的許諾,發出一聲聲歡呼。
“太好了,太好了,不用裹腳了!”
“謝謝父皇!”
“謝謝皇帝哥哥!”
“……”
兩個小丫頭的歡快,讓平常十分安靜的御書房增添了幾分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