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中原王朝,還真不至於因為釜山港遭遇倭寇襲擊,就要發兵東征日本的。
尤其是釜山之戰,還是倭寇一方損失慘重狼狽退去的情況下!
但是,他這個謀劃中,沒把劉易對徵日的執念究竟有多重計算進去,忽視掉了劉易的主觀意見。
而劉易作為大漢的開國帝王,權力幾乎無限大。
他個人的主觀意見,已經不是能夠影響,而是能夠徹底決定大漢這個偌大的國家的國家走向以及國策的。
而劉易對徵日的執念究竟深到了什麼地步,藤原太郎和島津雄信怎麼也想象不到。
就算他不給劉易這個藉口,劉易過兩年也要自己找個藉口,發兵把小日本揍一頓解氣。
但現在他竟然主動給劉易送上了徵日的藉口,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等著捱揍吧!
“徵日?!”
“真的假的?朝廷要因為釜山港的事情而去徵日?”
“……”
百姓對此多是驚訝中帶著欣喜的。
大明年間的倭寇之患,讓百姓對日本這個國家可沒什麼好感。
再加上漢軍對外戰爭幾乎戰無不勝,一次次的勝利帶回來的戰爭紅利,使得大漢上下對戰爭都充滿了狂熱。
百姓們對徵日,多是支援的。
反正皇帝又沒因為徵日,就向他們多收稅,他們家也沒孩子在軍中,可能要被調去上戰場搏命。
再加上戰爭勝利之後,還有戰爭紅利可以吃,百姓們怎麼會不支援漢軍徵日!
不過,既然有人支援,便也會有人反對。
南京城內的一間酒樓包廂中,便有腐儒聚在一起議事。
“朝廷當真是糊塗啊!”
幾個威望深厚的老夫子,聚在一起,一臉痛心疾首的開口討論。
“皇帝怎能如此,怎能如此啊!”
“因為區區倭寇,便擅動刀兵,勞民傷財的遠征海外,豈是聖君所為?”
“那倭寇國小民窮,出幾個倭寇再正常不過,大漢重設海禁,片板不得下海,讓倭寇不知我大漢之富庶,便不疑再起倭寇之患,何故遠征海外啊!”
“因為這麼點小事便要遠征海外,大動刀兵,我堂堂華夏,禮儀之邦又和那些番邦蠻夷又和區別?”
“……”
這些腐儒迂腐之極,對大漢對外的強硬十分不滿。
覺得只有對外施恩,才能顯現天朝上國的威儀,禮儀之邦的文明!
十分反對大漢對外頻繁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