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氣血、氣血的這麼說,我總是會不自覺把氣血和血液給關聯起來。
這太不方便了。
而且,一提到氣,有容易與空氣氧氣等關聯起來。
容易造成思路打岔。
混淆概念。
應該整理一番。
所以,就把這種特殊的,可以算作是氣態的空間分佈極其稀疏的物質,暫時稱之為【元氣】吧。
穿越前不是有個【大傷元氣】的詞嗎?
聽起來很貼切。
就借用一下。”
(注:本文中的元氣,和中醫中的元氣概念不同,特性不同,不能混淆。)
重新命名之後,秦毅感覺思考起來舒服了很多。
“高濃度的元氣環境,從結果上來看,是有利於人體組織往更強的方向轉變的。
雖然由於輔修武技的不同,人體組織的強化方向、側重有所不同。
但是,都脫離不了高濃度元氣環境,這個先決條件。
所以,在修煉輔修武技之前,要先進行一輪淬體修煉。”
那麼,問題來了。
想要造就輸出更強的人體組織,需要什麼條件才能做到?
秦毅思考著,不由自主的使用起類比推理的手法。
只不過,這一次的類比推理,不再是把人體比作天地,而是把人體比作機器。
一臺機器,是有輸出功率和輸入功率的。
簡單通俗的說,一臺燃油汽車。
輸入功率,可以粗糙的看成是燒汽油的能力。
輸出功率,可以粗糙的看成汽車的驅動能力。
當然,這很粗糙。
再粗糙的和人體類比一下的話,淬體修煉的整個階段,就是為了提高人體這個機器的輸出功率的。
而想要提高一臺機器的輸出功率,需要怎麼辦。
第一,提高機器的載荷能力。
第二,提高輸入功率。
第三,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其中,第一條是最直接的,最底層的,最根本的方法。
就像一根吊著重物的繩子,只有繩子變得更強之後,才能用來吊起更重的東西。
淬體期的整個修煉也是如此,要先讓身體變得更加強大。
那麼,機器如何便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