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去的,是皇莊那裡。
作為農會模式的發源地,而且有“皇帝所有”這個招牌在,順天府周邊的皇莊發展的非常順利。
朱見濟接見了幾個老農夫。
對方還是有些瑟縮,但膝蓋起碼沒打抖了,膽氣也顯得多了。
他們坐在小板凳上,手裡捧著茶水,回著皇帝的話。
“今年的麥子長勢不錯,應該又是一個好年景。”
“莊子裡的管事都很厚道,沒有欺負咱們。”
皇莊的管理人員這些年也換過兩批了,特別是朱見濟登基之後,要對自己的手下論功行賞,原東宮秘書處的人當然不能放過。
於是不少人都得到了調任升職,入了司禮監、內官監等重要部門。
現在管理皇莊的,應該是馬衝新收的乾兒子。
估計是被幹爹提點過,這人乾的也算矜矜業業,不敢仗著朱見濟當皇帝后,因為事忙而減少了來皇莊視察的頻率,就做些欺負人的事。
朱見濟對此很滿意。
果然,身邊的人很重要。
選對了馬衝,那有很多事是不需要他去多慮的。
朱見濟讓老農帶著自己在皇莊裡逛逛。
“宿舍裡面還住人嗎?”
“住的住的!”
只是因為日子好過以後,很多人都成家了,為了不浪費地方,集體宿舍又被改裝成了幾個隔間,分給人住。
“這些農具呢?”
“都是小院裡的先生新做出來的,咱們現在還在等麥子熟,囤在這裡……還有一些是借給旁邊的農戶了。”
“原來如此。”
朱見濟跟著他們轉了一圈,然後就去了育種田那邊。
所謂育種田,是朱見濟交給皇莊的一個任務——
考慮到國內的農作物產量不高,想要獲得土豆、玉米這種能夠改變社會的“佳禾”還得等到大明的船隊到達美洲。
可遠航的大船還有修起來,鄭和寶船雖然符合條件,但造價過於高昂,耗時也過於漫長了。
即便有洋流可以借力,可就算一路上風平浪靜,也得花費很久的時間。
朱見濟等得起,步入小冰河期的大明卻等不起,被天災蹂躪的大明老百姓也等不起。
所以他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自己去培育一些產量更高的良種出來。
他沒有在大明找到類似於後世大德魯伊的存在,只能依靠有豐富種田經驗的老農來進行這個計劃。
去年朱見濟在某次視察皇莊農田的水稻長勢之時,曾經發現過一株高出眾稻之上的水稻,在一堆同類中鶴立雞群,氣場不凡。
他立馬相中了這個稻子,感覺自己再一次受到了祖宗點化。
當時正好是七八月份,在華北之地,普通的水稻還在孕育自己的大米呢,可這株稻子的子實捏上去卻已經飽滿堅實了。
朱見濟讓一個老農過來鑑定一下,得到了“這稻子早熟”的結論。
為了證明這種早熟性狀是否能遺傳下去,朱見濟便滿懷希望的把這株稻的種子單獨收下來,讓皇莊的專業人員開闢了一塊實驗田特別負責。
現在,那些特殊的水稻種子早就育苗移栽去了田裡,長的郁郁青青。
而根據照看這些水稻的老農所述,這些稻子可能會像它們的母株一樣早熟。
走在育種田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皇帝彎下腰親自摸了摸那稻苗,對於旁邊的老農說道,“若是這種水稻能培育成功,並在各地推廣,天下應該能少一些饑饉之民了。”
老農被朱見濟的話感動的老淚縱橫,“陛下掛念百姓若此,真是少見的仁德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