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乘夜渡貔貅,兵氣如雲擁上游。大將能揮白羽扇,君王不愛紫貂裘。
十二關山齊故國,百年疆域漢神州。不眠霜月聞刁斗,自啟茅堂望鬥牛。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也,不可先傳也。
烏桓和婁煩得著夫餘和肅慎的支援,兵力暴增到了十二萬之眾,對方輕騎重騎皆有。
無病和祈琪定下計謀,祈琪連夜帶兵撤離,營寨內,大鼓捶了一夜。
無病則率領七校尉軍、東聖軍、景丹的幽州突騎和一部鮮卑騎兵,共萬騎,迂迴而走。
烏桓軍緊張警戒了一夜,他們實在是被無病軍擊敗匈奴的事搞怕了。
直到次日中午,鮮卑軍營寨內,依舊鼓聲喧囂,烏桓軍才慢慢靠近檢視。待烏桓軍衝進營寨,哪有軍兵,只有一百隻山羊掉在木樁上在敲鼓。
烏桓、婁煩齊齊破開大罵,“鮮卑軍去哪裡了?漢軍又去哪裡了?”
眾人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四外放出遊騎兵檢視。
天氣依舊寒冷,行軍艱苦,無病軍眾將士時不時的用冰雪搓臉和手,防止凍傷,陰麗華一路思考,想到了禦寒的方法,將鐵甲用布匹毛皮覆上,保暖效果好了許多,於是悉心研究一夜,縫製了一套毛甲,兩層毛皮內藏一層扎甲,密密麻麻綴上絲線,緊密結合起來。
無病心知這與亢龍團用的甲冑和馬甲有些相近,不過誇讚起來,“這樣也好,誰也不知道咱們穿了什麼鎧甲,也不知道哪個部位防護最好,還保護鐵甲防止鏽蝕,值得推廣。”
陰麗華道,“那毛皮貴重,不便大力推廣,如果一層以布匹,墊以棉絮,可降低造價。”
無病眼睛一亮,“妙計妙計。”
陰麗華撅著嘴,“絲線不耐磨,要是綴上銅釘,既精製又結實。只那銅造價就高了,不如用錫,便宜許多。”
無病笑笑,“錫在天冷情況下會碎,就用銅。”簹
關定汸嘀嘀咕咕,“要是夏天就來這邊,哪有這麼受罪。”
無病呵呵一笑,見任定光等人也有類似想法,無病道,“言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講的是物資要籌備充足和運輸要便捷高效,這塊唯有馬匹盔甲糧草幾樣為重,而行軍作戰,卻和地理天文關係頗多,山陵河谷變遷、地籍地勢演化、林原丘谷更迭,地理變化影響行軍路線效率,而天文氣相決定戰役如何策劃執行,何時起風多風停風、何時降雨霜雪霧,寒冷燥熱如何應對,風沙石流如何利用,冰川河谷風浪激流,既可以是前行的障礙也可以是防守的助力,更可以是攻擊的幫手。敵國的植被、經濟、人口、風俗、交通情況,敵國與其他勢力的關係如何,乃至朝堂之上,派系勢力,君主文臣武將的愛好、性格、習慣都要考慮,這些都是謀劃戰役的第一手資料。”
眾人聽得頻頻點頭,陰麗華看著無病侃侃而談,心中贊同。
無病道,“紫衣衛的勢力擴充套件到了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這點我還是很佩服王莽的,然而他本人不通軍事,紫衣衛的作用沒有發揮到最大。上官梓梧曾是紫衣衛的紫虎,對西北
(本章未完,請翻頁)
、北方和東北瞭解較多,他率眾到烏桓探查三次,歷時近半年,我找人,秘密要來了紫虎調查資料。濱海道長年以來逢夏秋季節,大雨連綿,海水上漫,道路水漫難行,稍有不慎則落水被浪捲走。戰爭之事,要選將、量敵、度地、料卒。這度地,便是剛才提到的,深入敵國,探查地形地勢、山川河谷、重鎮大城、糧道兵站,乃至於各方實力關係,遼西走廊,夏季難以通行,冬季尚可啊,正值風雪,敵人不願意出來,不正好我等行軍嗎?”
關定汸道,“大冬天走濱海道,還不得四五十日才到啊。”
無病呵呵一笑,“你們行軍還是不太認真,每隔一日,便有兩三個或是五六個兵士加入我軍中,沿途的山石林木都刻了路標,這是我自去年十月初來草原時候,便派來的。”
眾人心驚,沒想到當初對戰匈奴還處於劣勢,無病就已經在籌劃攻打烏桓了,這是多深的心機和多睿智的謀略。
眾人不再多言,無病道,“這路走的人多了就是路,雖然只有獵人走過,還是叫路。行軍艱苦,扒拉老鼠洞、兔子洞、獵殺狼狐狸鳥,砸冰捕魚,一路茹毛飲血含冰吃雪,也是再做一次生存訓練了。”
眾人心情舒緩,部隊行進到了無終,不再東行,一個道士領來兩個老獵人,引著大軍向東北入燕山山脈,從徐無山北上,行進二十日到了白狼山,一路上損失馬匹幾十匹,墮入山崖幾十人。
無病救過十幾個士兵,陰麗華小聲問,“無病哥,你是不是早打算走山裡?”
無病笑笑,摟緊了陰麗華,陰麗華依偎在無病懷裡,心裡甜甜的,“還是我小徒弟最懂我的心。馬匹用布包上蹄子,防滑,在山中繩子連腰,互相救助。”
無病軍歷經千辛萬苦,沿著灤河到了平岡到了,而後沿著榆水到了白狼山。無病軍大迂迴,獨闢蹊徑,做到了出其不意。
無病道,“有老獵人引路,成功率才到了五成,而今靂筠衛已經進入預定位置,成功率已到了七成,諸君共勉。”
眾人才知道那一路奇怪的標誌和稀奇古怪的人是做什麼的。這一路艱辛行軍,兩壺酒、一大包肉脯、一大包乾餅頂了三十日,馬匹啃乾草、灌木,也瘦了一圈。
無病命眾人在白狼山休整,望著山腳下燈火輝煌的烏桓王城,柳城,無病欣慰地笑了。
靂筠衛,已經在白狼山儲備了大量的肉食、糧食、飼料、烈酒。大家美美休息了一夜。
靂筠衛首領侍劍告訴無病有處溫泉,無病高興,看著眾人睡熟便去泡溫泉小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