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租、高裝修成本、高劇本採購費下,實景劇本殺的客單價較高,約為200500元/人/次。目前在成都等地出現的兩天一夜沉浸式劇本殺,客單價更是高達1888元/人。
實景劇本殺消耗的是嘗新的體驗,大部分人只能消耗一次。這與網紅店類似,大部分人打卡一次之後就不會再去,因此實景劇本殺多采用快速開店+加盟形式,持續引流、擴大影響。
數量更為龐大的桌面劇本殺更側重劇本本身,透過不斷更換劇本來吸引老客戶回流。桌面劇本殺線下門店一般選址在好地段的差位置,例如創業園區或破舊大樓,核心競爭力在於好劇本以及DM的控場能力。
從經營層面來說,劇本殺門店的痛點在於最大翻檯率是固定的,不存在最佳化空間。一場劇本殺耗時約46個小時,一個房間一天最多可開設4場。
劇本殺淡旺季差異明顯,週末和節假日每天能接待十幾場客人,工作日卻可能一天只有一場。
想要保障利潤,關鍵在於壓低裝修成本、保證上座率,這一輪洗牌裡能跑出來的都是內卷之王。
一方面兼職作者沒有精力和渠道銷售劇本,只能將劇本賣給發行方,讓發行方拿五成甚至八成的分成。
另一方面線下門店需要發行商對劇本進行初篩,並不斷從發行方處購買新本子,兩頭賺的發行商自然成為產業鏈中利潤最豐厚的一環。
有名的工作室話語權極大,甚至可以先付錢後發本,堪稱新一代的期房政策。
部分店家在頭部發行商上線新劇本時會跳過測本環節,直接盲買劇本,頭部發行商能達到幾千萬的利潤。
一句話概括:上游看命,下游內卷,中游兩頭賺。
當下形形色色的劇本殺專案,更像是文藝青年脫離大廠社畜生活的創業專案,並不具備可以長期投資的價值。
原因在於劇本殺的上游是無法量產的內容作品,下游又是極度分散,天花板肉眼可見的門店。剩下的頭部線上APP成為資本圍獵的主角,但也面臨著日活半死不活的困境。
但正是這個極度不標準化的行業,實現一個最難的問題:把生長於Z世代的新新人類拉到線下,還是六人起步?
劇本殺是單身貴族才能真正體驗的快樂,提供一種沉浸且相對安全的社交情境,玩家披上角色外衣,共度一場別樣的人生:纏綿糾葛的愛戀、離奇兇險的命案、金戈鐵馬的戰事……
然後盤案、推兇。
相比永遠吃不飽的飯局式相親,劇本殺不用搜腸刮肚找話題,害怕空氣突然安靜;相比安靜怕打擾的電影院,又有更多神色言語間的電光四射暗流湧動。
丁旭很好奇,連K12面臨急剎車,網遊和飯圈都在不斷降溫的時候,Z世代會去哪裡?
誰掌握Z世代的時間,也許就是掌握了下一個泡泡瑪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