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文中,請稍後訂閱。)
劉健在官海沉浮幾十年,面對過各種各樣的誘惑。他不好色也不求財,唯一的野望是名垂青史。
但在朱厚照提及把洛陽當做孟買商路起點的時候,劉健心動了。
一條商路帶來的好處千言萬語也道不盡。隨著海貿發展,中原中心的河南已漸漸失去發展優勢。沿海地區變化很大,尤其是泉州。因為一個市舶司、因為一條外國商人能自由買賣的政令,泉州府刨除關稅上交的稅收抵得上半個陝西、四分之一的河南。
劉健呼吸急促,腦海裡不停地在打架。太子丟擲的誘餌太美味,背後一定是很棘手的事。
人總要落葉歸根。劉健致仕後肯定不能留在顧問閣。他在京師一天,接任的首輔就會收到掣肘。到時候老首輔就是他的下場。人走茶涼。總得在在位的時候替家鄉父老做點實事。
“殿下想要老臣做什麼?”劉健臉色沉痛地問。
朱厚照輕笑:“一件提了很久也沒上日程的舊事。”
劉健把心提到嗓子眼。
“關於官紳一體納糧。”
果然!
禮部官員年初二上班,在他們的忽悠之下,朱厚照買下了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所有能買賣的土地。
朱厚照手邊沒有買地的銀子,於是他讓禮部轉告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的人,他們成為太子的債主,太子欠他們大把的銀子。
同時禮部又替朱厚照僱傭了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十六歲以上的勞力。包括婦女和老人。整個宣慰司的人都要給太子做工。
最後,禮部出面替朱厚照租借下了宣慰司所有人的私人土地。期限為五十年。雖然朱厚照在查詢了關注度後堅信自己能活到百歲,出於厚道,他只簽下五十年。
整個宣慰司除了當地人住的地方,其餘全部成了朱厚照的地方。
“此條商路最大的中轉站建在長河西。任何人想到附近開客棧、商鋪或是建倉庫,都要向本王繳納租金。”朱厚照心滿意足拿到了各700多份的三種合同。
忙了一個新年的張升臉頰通紅:“殿下欠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共計94萬兩。”
宣慰司的七百多號人被禮部官員一同忽悠,在沒有拿到一個通寶的情況下,把土地和人都押給了太子。從來沒做過這等缺德事的張升很不安。
“張愛卿這就不懂了。債欠的越多,債主越把你當座上賓。本王需要當地人維護商路的執行,還有什麼辦法比把他們的利益捆綁在山路上更好的呢?!那種鳥不拉屎的地方,土地賣價和租金都要堪比京畿了,本王遲些年還債,他們也不虧!”
朱厚照讓黃獻把一大疊合同收好。大明在雪區的控制力不是很強,不過朱厚照相信當地人不敢違反合同。哪怕違反,他也有足夠的軍事力量能讓對方遵守。這就是手握大權的好處。
“殿下會按時還銀子吧?”張升不確定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