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的訊息總是最靈通。
雖然報紙上只提到安化郡王被押送入京,隻字未提到傳國玉璽。可所有人都知,道一同送進京師的還有那枚白蓮教交給安化郡王的“傳國玉璽”。
這安化郡王剛進京,劉首輔就請在京四品以上官員前往集義殿,為了什麼用腳後跟想都知道。官員們擠眉弄眼,對接下來會演些什麼也是心知肚明。無非就是讓大家鑑定“傳國玉璽”是假的。讓白蓮教成為一個大笑話,把這件事徹底地壓下去。
都是混跡官場的老油條,演技各個頂呱呱!
劉瑾把“傳國玉璽”從錦盒中取出,揭開蓋著的綢布。升任吏部左侍郎的焦芳迫不及待擠到前排,爭當第一個指認玉璽乃偽造品。
“傳國玉璽”擺上集義殿中央的演講臺上。
演技大比拼即將開始!
然而,焦芳的喉嚨好像被誰掐住了,死活說不出“偽造”兩字。
就算焦芳的人品被很多人詆譭,但他是實實在在的進士,真正飽讀詩書、萬千士子中的佼佼者。
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命李斯打造一枚“天子璽”,“其色綠如藍,溫潤而澤”,方四寸,面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印鈕為五條蟠龍,中有小竅,用以貫印綬”。
眼前的“傳國玉璽”每一項都附和。
焦芳甚至瞪出雙眼,用他鑑賞玉石的經驗判斷玉璽材質的沁色韻味,玉的沁色極難造假。除了沁色,還有玉璽自然的磨損。玉哪怕堅硬如石,被長久掩埋地下,總無法抹去千年時光流逝的痕跡。
焦芳絕望地發現,他絲毫找不出玉璽造假的痕跡。這塊玉璽至少肯定是千年前的。
“首輔大人,可否用印讓我等辯一辯印章?”焦芳拱手請求,希望在纂刻上能看出點端倪。
劉健和李榮低語了幾句,兩人一同朝劉瑾點頭。
劉瑾雖看出了集義殿沉重的氣氛。但他以為是大家集體演戲造成的。這枚玉璽是他從弘仁殿帶出來,親自看著裡面的玉匠把真快藍田玉刻成如今的模樣。他一點都懷疑玉璽是偽造的這一點。
劉瑾有了首輔和司禮監掌印太監雙重首肯,握住印鈕、沾上紅色印泥,重重用力壓了壓,魚鳥篆文清清楚楚落在白紙上。他的動作行雲流水,與在太子身邊幫忙蓋皇太子金印一樣的自然。甚至一連印了五份,方便百官傳閱。
“啪!”劉瑾每重重一按,焦芳的心就抖一下。心裡暴躁地大吼:輕一點,再輕一點。恨不得上前搶下來。這是始皇帝的傳國玉璽啊!怎麼敢粗暴對待!
焦芳雙手捧著,像捧絕世珍寶一樣接過五份紙張。馬文升等人井然有序地接過。集義殿內無人說話,只有紙張傳閱時發出的摩擦聲。
魚鳥篆文雖少見,懂的人還是有。印章的文字沒有出錯,雕刻工藝與當今不同,透露出濃濃的秦漢風格。
集義殿詭異地安靜。
君子好玉,當官無不不喜歡美玉。在場的誰不懂得品鑑呢?
眾人無人不傻眼。
太子怎麼就不按牌理出牌!
真把傳國玉璽弄回來,讓他們看著真的說假的?
其他的都可以,眼前的可是傳國玉璽啊!
元帝國那樣強大,都沒找到見證華夏國脈傳承的傳國玉璽;太祖未曾見過一眼傳國玉璽,為此抱憾終身。
太子讓他們昧著良心說假話,但那是傳國玉璽!
“焦侍郎已經看出這是偽造的吧?”劉瑾催促小夥伴把功勞領了。雖然這功勞芝麻點大,但蒼蠅再小也是肉,也能傳入太子耳朵裡得個好印象。
焦芳想捂住劉瑾的嘴,他壓著聲音道,“看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