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紘和魏彬的碰面場面完成能用“乾柴烈火”形容。
“分兵包圍這裡,等達延汗露頭後進攻。”秦紘搶先說。
魏彬當場反駁:“不!調來熱氣球直接從空中地毯式轟炸。省時省力。”
“根本沒人見過達延汗本人,若只是一場虛驚呢?被炸的牧民何其無辜!”
“青土城會補償牧民的親屬。”
“在魏公公眼裡,人命像野草一樣輕賤?”
“咱家可不敢視人命如草芥。太子爺定下豐厚的撫卹金,妄動撫卹金者死。每一條人命至少要支出100兩銀子。咱們太子府的人死不起。動用火藥能最大限制度的保證手下人的安全。”
秦紘大怒:“魏公公的意思是指邊軍的人命不值錢?”
“秦總督明知道邊軍的軍餉是太子爺掏腰包,邊軍與太子府護衛軍的待遇相同。當著將士們的面胡言亂語,是想要挑撥將士們與太子之間的關係嗎?“
在土木堡之變之前,大明遵照太祖的屯兵制,無限制壓榨軍戶,朝廷每年的軍費開支佔稅收的比重極少。
正統之後,朝廷察覺到軍戶逃跑的情況嚴重、兵員質量堪憂。於是在九邊啟用募兵制。募兵之後每年軍費開支在四十三萬兩左右,讓本就不富裕的國庫雪上加霜。
朱厚照主張軍制改革,提高將士們的月俸、撫卹金、殘疾補助等。戶部做了估算,每年的開支起碼得在150萬兩左右。朱厚照為了軍制改革的順利推行,承諾至少負擔起邊軍十年的軍費。
說邊軍都是朱厚照養的絕對是實話!
事實上,以一個普通邊軍一個月5錢銀子來算,九鎮六七十萬的將士每年的軍餉開支在500萬兩左右。
聽上去很多,但與普通農戶一年20兩的收入比起來,邊軍的月俸很低。雖然邊軍有資格以低價買入布匹、糧食等生活物資,可隨時會丟命的工作拿這麼點的確很少。
朝廷只給了朱厚照邊軍軍屯收稅的權利。這幾年北方大旱、糧食減產,軍屯分給了軍戶們。收的田稅減半,每年收上來的稅摺合成銀子不足30萬。
哪怕是海貿的利潤也無法填平九邊兵餉的窟窿。朝廷一直很好奇朱厚照從哪裡弄來的銀子養兵。
這其實並不是什麼秘密,只是以朝廷官員的死板沒有反應過來而已。
朱厚照成了邊軍的金主,邊軍當然會偏向於他。九邊馬市全線禁止,通往西域、草原的商路被朱厚照把持。商隊想入草原,需要聘用軍隊護送。朱厚照沒少做韃靼、瓦剌的生意。
這幾年西域打得火熱,朱厚照也沒少往西域賣兵器。尤其是撒馬爾罕,有豐富的金銀銅礦。每一次交易的收益不會少於50萬兩。還有戰亂的時候很多貴重物品在當地賣不上價,比如和田玉、寶石、羊毛毯等。
軍制改革之後,底層邊軍日子越過越好,朱厚照在軍中深受擁戴。如果說朱厚照和朝廷起了衝突,邊軍幫誰毋庸置疑。萬幸朱厚照的太子之位名正言順,邊軍永遠不需要做出選擇。
秦紘和魏彬都是朱厚照的人。他們兩人起衝突,手下的兵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