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先歇息會唄!
也不算是歇息,陳新陳賀鄭楷三個在這個時間段寫了很多賀卡並簽上自己名字,然後裝到影院準備好的小禮盒當中。
這些小禮盒中有裝著小洋娃娃或者鋼筆,筆記本這些不怎麼值錢小東西,每個人在每家影院隨機送出五分。
在準備這些東西時,帶隊的負責人告訴他們,《那些年》零點票房已經出來了,有81萬。
所謂的零點票房,指的是某部電影在所有電影院上映首日零點票房場次總和,簡單的說就是9號凌晨第一場電影票房。
現在的電影,保持零點場冠軍的是今年元旦過後上映的《阿凡達》,它的零點場達到401萬。
《那些年》81萬的零點場票房跟同天上映的《長江七號愛地球》以及《唐伯虎點秋香2》比起來,遠勝於前者28萬,略輸於後者96萬。
《唐伯虎點秋香2》有前作積累下來的口碑,能有96萬零點場票房是在意料之中。
但《那些年》也不虛。
既然同一檔期,自然避免不了出現競爭的情況。
零點場票房出來後不久,網上就出現了很多貶低《那些年》的軟文和差評…
“沒什麼值得評論的,平平無奇,整部電影都靠著三俗段子來逗笑觀眾,實在笑不起來,可以算是校園愛情片的爛片了,演員也爛,從頭看到尾都是你們在演戲。”
“‘當你真的非常喜歡一個女孩,當她有人疼有人愛,你會真心真意地祝福她永遠幸福快樂’,當這句話說出來,影片的矯情到達了頂點。一會兒喜劇,一會兒小清新,做作的若即若離,都是用力很猛的直給,而且與我的青春無共鳴。”
陳新跟蘇曉華交流過,《那些年》是尚世影業第一部主投製作的電影,她不會讓因為同行的貶低而導致這部電影夭折。
所以一開始她就提出控評,如果電影上映後差評實在太多,她會選擇把一些罵得厲害的刪除掉。
陳新告訴她,你說的那種情況不會發生,那些差評會被觀眾自發的好評淹沒的。
確實如此,《那些年》從昨晚十二點上映到今天中午,豆瓣評論超過三百條,而差評不過只有十幾條,那十幾條差評在好評裡顯得特別的刺眼,被好多影迷圍攻。
“我猜你肯定不是8090後,不然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雖然很多情節都很幼稚,但這就是我們的青春。”
“不見得,或許他就跟我們一樣的年齡,只是他的青春沒有我們這樣值得懷裡。”
“難道你還想前任過得不好嗎?那你的心裡是有多陰暗啊?”
《那些年》得到影迷認可的同時,豆瓣評分也得到了認可,到達了8.3分。
反觀《唐伯虎點秋香2》,卻只有6.5分,而且還在往下掉,評論區更是一片罵聲…
“兩顆心代表二,這是送給小明的。”
“別人笑你太二逼,你笑他人不懂戲,狗尾續貂笑掉牙,深巷今夜**花。”
“前人演繹了韋小寶和唐伯虎,小明哥只有一個眼神的演技就將前人的功績摧毀了,牛逼!小明哥說了,看著他的眼神,你們才知道什麼是‘賤’”。
“a想勾搭b,b被 a的可愛所感動,放棄傷害a的念頭愛上了a。這時出現反派c,ab兩人聯手搞定了它,這劇情真討厭,是在嘲笑觀眾的智商麼?”
“半夜睡不著,跑到電影院來看看,嚯,好一個四大菜子,你以為你們很搞笑啊。一顆星給張婧初,要是面板白點就無敵了。”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小明哥如果靜下心來好好演戲,他的演技並不是很拉胯,就像去年國慶檔上映的《風聲》,誰敢說小明哥沒有演技?
可是小明哥似乎不太想專研演技,更是接一些不符合他氣質的角色,就比如韋小寶,還有唐伯虎。
這樣說吧!
小明哥根本演不了喜劇片,他那張臉太容易讓人出戏了,還總喜歡露出意味深長又毫無意義的微笑。
扯遠了…
時至中午,陳新和陳賀鄭楷已經跑了四家電影院,差不多40分鐘跑一家電影院。
他們都是在影迷看完電影的時候突然出現,給影迷一個小驚喜的同時送上準備的神秘小禮物。
說幾個段子,陳新唱首《那些年》,然後說一些感謝支援的話。
這一套流程下來大概需要二十分鐘,結束後馬上前往下家電影院,等觀眾看完電影差不多都要二十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