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體型修長,像長了一個大腦袋和大嘴的帶魚,前腹部有兩個大鰭,肌肉發達,有一定的河灘爬行能力,從頭頂、背脊至尾部頂端多呈墨綠色,腹部雪白。
不同的雄魚必須進行一場場足以致命的廝殺,血淋淋地決出勝負,勝者可以向雌性族長證明“自己會是一個好丈夫”。
當然,對於鯧齒魚的獵物們,各種水棲鳥類、各種其它魚類、兩棲類、中小型恐龍或其它任何鯧齒魚抓得到的東西來說,即便遭遇上的只是一條鯧齒魚亞成體,也是相當致命的。
就像剛才那條,其實也只有五米多,不確定是成年雄性還是未成年雌性。
“巨大XXX”,人類從字眼上就能感受到它們的氣勢,聯想到它們的樣子,體格甚至比地球上現有的一些鯨魚還要強壯的無匹大魚,而且長相猙獰,上來就吃人,不怪剛剛脫離險境精神緊繃的人會趕緊跳開。
巨大鯧齒魚是骷髏島獨具特色的水棲獵手,專業擅長對付那些跑來水邊解渴和沒事在岸邊站著的獵物。
它們會先靜靜地潛伏在靠近岸邊的河床上,以其敏感的觸鬚探測任何潛在獵物的方位。
由於視力很差,巨大鯧齒魚僅能根據光與暗的變化來勉強分辨事物。
發動攻擊時,它們會隨著軀體所帶起的一股巨浪猛然鑽出水面,以巨大而有力的上下顎咬住前方的獵物,一口將其咬死。
或者直接飛身一頭撞到岸上,衝潰群獸,再隨便攫取一隻或撞翻一特定目標,然後直接拖入水下享用。
就像這些考生遇到的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圍繞著整個島嶼,同時發生了十二次這樣的突襲,有五名考生被拖下水,讓考生只剩下最後的三十五人。
這種程度的戰損,讓那些考生們只想快速的離開河岸,於是很多人就攀著藤蔓向懸崖上爬去。
周樹沒有著急,到這裡他的預警系統已經完全失靈了,所有的突發危險都在考驗他的神經反應和身體配合能力,但是看到熟悉又陌生的黑色崖壁和叢生的雜草藤蔓,他感覺不對勁。
果然,有一名考生剛從一條藤蔓跳到另一條藤蔓上,那條藤蔓突然一動,直接把那名考生帶到了旁邊兒一堆雜草邊。
然後一條巨大的螯鉗從那裡突然伸出,瞬間夾住了那名考生。
“啊!”
伴隨著那名考生痛苦的叫聲,它就被螯鉗拽進了雜草裡。
看到這一幕,周樹邁出去的腿瞬間停下,是穴居分屍蟹!
穴居分屍蟹是一種體型巨大的地蟹科生物,為骷髏島所獨有的它們大量分佈於骷髏島綿延寬長的深淵、峽谷峭壁上外現裂口的洞穴之中。
性別不同,在穴居分屍蟹個體體之間構成了顯著的差異。分屍蟹的雌性個體體長約2.5米左右,不計觸鬚的。
而雄性個體體型卻還不一定能到雌性的一半,一般體型僅比剛孵化的雌蟹大一點。
每天只要不睡覺,穴居分屍蟹們便會自己分泌出黏膠狀排洩物,然後用它們編織出的“安全索”將自己粗大的尾部連線扣死在洞穴地面,將一隻或一雙大鉗子停在洞口。
它們會像玩“俄羅斯轉盤”一樣地憑運氣捕捉各種鳥類、蝙蝠以及各種飛行生物,例如鷲龍甚至翼手龍。
同樣從裂縫中探出外面的還有長達3.0483.66米的巨大觸鬚,它們就是探測獵物方位的前線“活體移動感知器”。
但對於那些沒有處世經驗的獵物而言,很不幸的是,這些觸鬚從外觀看上去就是“十分普通的藤蔓”而已。
一旦有獵物不慎觸碰到了任何一條觸鬚,或僅僅只是近距離拂過,原本慵懶的雌蟹就會快速撲到洞口,猛然把長約一米八的巨大的螯鉗從裂口中伸出,攫取那些倒黴的“觸鬚者”。
與此同時,就依靠那團粘接於尾巴與地面上的黏膠“繩索”與“寶座”,構成一個安全的防摔緩衝。
而那名路過的、不明真相的考生,就是一個倒黴蛋。
周樹還知道,那名考生的悲慘還沒有結束,因為穴居分屍蟹是“女主外男主內”的社會。
那麼龐大的體型差距和武力差距,這種形態是一定會形成的。
雄蟹會成群的集中在雌蟹所坐鎮的“穴室”裡,負責照顧“夫人”所下的蛋,然後做育嬰工作,例如調整卵埋放深度、調整巢穴溫度、為孵化新增養料等,為“打拼”在外的雌蟹免除後顧之憂。
而雌蟹只需要進行捕獵和生產活動,捕完獵自己先吃,然後雄蟹就以雌性吃剩的殘羹剩飯為食。
那名倒黴考生的下場大概也是如此。
其他考生雖然不知道那個大鉗子是怎麼回事,但也知道崖壁不安全,四處隱藏著危險,攀爬起來會更加小心。
而有些僅僅落後一點點的考生還駕著船,當他們看到這種情況之後,根本就不靠岸,直接駕著船從河口衝了進去。
崖壁上有怪物,水裡也有怪物,反正哪都不安全,直接從河道進去還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