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何如此肯定?”
“其一、臣不過是個五校,手下除了二十萬刑徒,並無他長。即便是身為五校,也沒有直接面見陛下的資格,沒有詔令,臣根本沒有機會入宮。”
“其二、值臣在家休息之時,卻得遇陛下親自派出夏衛尉前來,足見是陛下刻意召見。而望夷宮這樣的地方,更是普通臣子難以進入的地方。家兄官拜護軍都尉,都未來過,臣何德何能?”
“其三、臣細細想想,麾下不過二十萬刑徒。可是臣記得,這二十萬留在咸陽城的刑徒,都是經過挑選所得,都是剩下的年輕力壯之輩。”
“其實臣和家兄都明白,陛下看重的並非章氏三兄弟,而是驪山刑徒。釋放五十萬刑徒,恩澤天下,仁義之名揚於四海;剩餘二十萬刑徒,看似只是留守驪山陵墓,實則陛下是想將其充入軍隊。因為陛下手中沒有一支只願意聽陛下號召的部隊。”
“如今陛下召見,必定是為這二十萬刑徒的事。”
二世聽了,自然大悅:
“朕聽章邯說起過,他有個弟弟,名平,有智謀。”
“陛下,家兄謬讚,陛下豈可當真?”
“眼見為實。朕聽說你們還有個弟弟,叫章豨。是你們兄弟二人都疼愛的物件。”
“長兄為父。家父去的早,弟弟年幼,我們兄弟二人自然要多多照顧。”
“朕親自封了他做咸陽令,掌管咸陽城的街道治安。”
章平作揖:
“陛下對章氏三兄弟的提攜,我們三人都沒齒難忘。此番若是陛下有難,臣必定竭力相助。”
“你如何篤信,朕現在有難?”
章平淡定應對:
“宮中郎衛禁軍數量,比平時多了一倍。但是若非安排佈置卻又十分巧妙,兩批巡邏隊伍,神不知鬼不覺。”
“你是如何發現的?”
“驪山陵墓,堪比大型牢獄,七十萬刑徒,必須要嚴加看管,到處都要佈防。臣先前就負責帶兵衛看管刑徒,防止刑徒逃跑,對於軍隊巡邏之事較為熟悉。”
“看來你還有管理行伍的經驗。”
“陛下,臣最多統領過五千人,還是為了看護皇陵。”
五千兵衛。
對付那些人已經可以一戰,更別說是二十萬刑徒了。
見皇帝有所思慮,章平又問:
“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故,讓陛下想到要動用二十萬刑徒。”
“這你就錯了。變故還未發生,朕要你過來,只是要你幫助朕提前解除這個變故。”
“臣不明,還請陛下示下。”
“我聽說,你也是新政的支持者。”
當章邯還在舉棋不定,借驪山陵墓的事情旁觀的時候,章平卻表現出對新政強烈的擁護。
“臣以為,太平盛世,確實應該取消戰法,致力於民生國計。武德本就在於停止戰爭,臣以為陛下才是真正武德充沛之人。能夠真正做到讓戰爭停止。”
二世還是頭一次聽到有人誇他有武德,不免高興。
“朕繼位以來,聽過不少誇讚之詞,說朕武德充沛,你卻是第一人。”
“陛下號召休戰養民,天下多少士人佩服陛下。”
“但是有些人卻認為朕這樣做會埋下禍根。”
又是軍功世家嗎?越是打擊排斥,對方越是心中憤懣。
章平不敢再接話。
“朕沒想到,改革要面對諸多阻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