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王綰看大王神色,似乎是忽然間對公子生了不滿。
可是公子並無錯處,大王為何忽然間作出那等神色。
大王雖然已經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宣佈了公子的儲君之位,可是卻要等到加冠之禮方可正式受太子印。
後日是公子生辰,此後,公子方為十八。
還要兩年之久,公子才可正式被拜為太子。
而公子親口允諾,不出兩年,天下盡歸大王。
所以說,這兩年是極為關鍵的兩年,公子必須在統一大業上出力,否則縱使日後順利繼位,也難以震懾功高之臣。
更何況,大王之心難測,若是公子並不能表現出能秦國繼承人應有的手腕,到時候怕是又要有變動。
此次大王命公子接受臨淄郡,顯然是要試探公子為政能力幾何。
公子,老夫是看好你,願意全力相助。
可你得自己向大王證明,你是治國這塊料啊!
————
二日後。
齊國臨淄。
扶蘇接到嬴政詔令,很快便動身回到了臨淄城。
扶蘇騎著馬,在街道上穿行,街道兩側,站滿了戍衛。
戍衛拿著斧鉞,將臨淄城的百姓攔在邊上。
這和扶蘇騎馬在咸陽城中街上行走,情形大不相同。
咸陽百姓看到自己,臉上寫著高興。
而臨淄百姓看到自己,臉上寫著驚慌。這一個個晃動的腦袋上,安放的兩隻眼睛裡要麼是憤怒,要麼是恐懼,要麼是驚訝……
這裡的人,顯然並不歡迎自己。
施行仁政,是必然之事,否則無以穩定人心。
嬴政讓他接手臨淄郡,暫代郡守……
扶蘇望著街上店鋪鱗次櫛比,不由得想起很快就要在齊國推行的法令。
按照秦法禁商,勢必會弄得這些百姓怨聲載道,可若是向嬴政求情,繼續放任齊國人自由行事,他們便不知道,如今是國已換了姓。
王賁控著馬,跟在扶蘇右側,李信跟在左側。
不過,比起眼前讓扶蘇頭疼的事情,他身後這兩位的事情,也讓扶蘇頭大。
嬴政偏愛李信,給李信機會,主要目的是要分王家的戰功。
而李信又是年輕氣盛,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性格。
(有沒有人想做嬴政的尚書令?
報上名來,我給你個圓夢的機會。)
然後今天一更,因為有讀者提醒我要保證質量。
然後大家晚安。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