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士千餘年以來,日夜打磨武藝,其耗十數年,方以自身忠勇立足於世。
然此子治軍,半年光景便可使鄉野村夫不下於武士十數年光陰錘鍊。戰陣之上,列數百村夫之陣,則上千武士亦難撼。長槍鐵炮,竟掩軍刀之輝。撮爾賤民,不懼武士之威。
此軍一成,世間再無無雙之猛將。此治軍之法傳遍天下之日,則武士消亡之日也。只因世間治軍者,皆效法雨秋紅葉之法以編練賤民,而無需武士以列陣。
吾乃清和源氏之後,武田乃天下武家楷模。今當舍上浮生,替天下武士除蠹,盡滅此子之軍,堙沒此子治軍之法,以延武士之歲月。”
武田信玄的這席話,後來被退隱的高坂昌信記載在《甲陽軍鑑》中流傳後世。而武田信玄的高瞻遠矚,也著實令後世讀者歎為觀止。
·
12月25日傍晚,經過了將近兩天的追逐,武田軍終於把雨秋軍包圍在了三河國野田城內。由於武田軍的追逐,雨秋平的行軍速度一直快不起來,根本沒有機會逃回大城,只能退往設樂原附近、豐川上游的野田城了。野田城不是一座大城,但是雨秋平身邊加起來也就5000多人,故而全部進去也沒什麼難的。由於山路實在難走,武田軍又窮追不捨,雨秋平只得把幾門火炮全部毀壞後拋棄了。
德川信康本想率領所部和雨秋平一起進入野田城防守,卻被雨秋平婉拒了。因為雨秋平的輜重都被焚燒了,而野田城記憶體糧不多,德川信康手上也沒多少糧食,兩軍合兵一處很快就斷糧了。雨秋平讓德川信康把糧食先期運到了野田城,然後讓他立刻率軍返回三河,聯絡各方想辦法給野田城解圍。
此刻,野田城中,尚有戰鬥力的雨秋軍士兵和輕傷員大約在2500左右,還有700多無法上陣的傷員和2000多輔兵。由於輜重盡數損失,鐵炮手的火藥和彈丸經過一天的惡戰也消耗地不剩多少了。索性武田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因為忌憚雨秋軍的鐵炮,而沒有攻城,只是把野田城包圍起來後,開始試圖切斷野田城的水源。
雨秋平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可是卻沒有什麼辦法。眼下雨秋軍的傷亡情況,已經不足以他出城反擊了。而城內的糧食也所剩不多,即使省吃儉用,最多也就維持五天。武田家斷水其實也是多此一舉,根本不需要切斷水源,雨秋軍就堅持不住了。
雨秋平只能指望,織田信長有派來後續的援軍,或是德川家康能神勇地擊垮北條軍,然後來給自己解圍了。不過他心裡也明白,這幾乎是痴人說夢。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轉眼間就到了12月28日。武田軍成功切斷了野田城的水源。而雨秋平望眼欲穿的援軍,依舊沒個影子。如果今天再沒有援軍的訊號,雨秋平明天或者後天就只能拼死突圍了。這五天的修養,讓雨秋軍又恢復了100多傷員——雖然這可能幫不上多大的忙。
他不知道,這一突圍會死掉多少人。在武田軍的追擊下,沒有多少騎兵掩護的雨秋軍要走幾十裡的山路才能回到吉田城。最後能逃回去的,能有1000人嗎?不到迫不得已之下,雨秋平是不願意這樣做的。可是現如今,他們已經陷入了絕境。
雨秋平甚至動過和武田軍談判的心思,以自己切腹來換取部下的平安離開。不過,得知這一訊息後的雨秋軍群情激奮,沒有一個人同意雨秋平這麼做,來抗議的軍官把雨秋平的天守閣給堵了個水洩不通。雨秋平只好妥協,保證不會這樣做。不過,他還是暗中授意真田昌幸出城溝通一下,看看武田軍有何要求。然而,出乎雨秋平和真田昌幸意料的是,武田軍這次的態度前所未有地堅定,甚至連真田昌幸見都沒見,就把他趕回去了。
這可讓雨秋平犯了愁,難道武田軍上下是打定主意要給山縣昌景報仇了?如果武田軍如此堅決的話,那雨秋平也就放棄了突圍逃跑的打算了,因為被俘虜的雨秋軍肯定沒有好下場。既然如此,就只有到明天開城死戰一場,能拼多少算多少。如果能擊退武田軍,那麼大家就還有生路。
·
12月29日傍晚,城內的雨秋軍已經做好了拼死一擊的打算。他們的計劃是在30日凌晨出城夜戰——反正在白天開戰肯定是打不過了,還不如藉著城頭的火光和月光拼死夜襲,說不定還能轉敗為勝。
而城外的武田軍,似乎也察覺到了危險的氣氛,各個如臨大敵,等待著雨秋軍這幾天必定到來的困獸猶鬥。
然而,就在這詭異的緊張氣氛裡,就在這安靜得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可以被聽得清清楚楚的夜裡,忽然從武田軍營寨旁的山林裡,傳來了一陣安詳而悠揚的笛聲。
城內城外,聽到這笛聲的雨秋平和武田信玄,都是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