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羅利的肚子餓了,尋思著下樓去買點兒飯填飽肚子,下意識地對她說:“我要下樓去吃點兒飯,你要一起來嗎?如果要一起來,樓下還有其他人在,你可千萬千萬別露出馬腳啊。”
莉莉薇聽到了羅利的肚子在打鼓,不僅沒有嘲笑他,反而還反向安慰羅利:“本大人是萬狼公主莉莉薇吶,食量當然是驚人的嘍。再說了,本大人在沒到鄭家村之前也是以人類的模樣過來的。放心放心!本大人都懂的,不會這麼輕易就被你們人類發現的。”
羅利聽她這麼說,再回頭看時,莉莉薇已經把頭藏好在黑色斗篷內,完全進入狀況了。
對行腳商人來說,位置在城鎮與城鎮之間的驛站或者旅店,是重要的情報站!
在這種聚集著來自四面八方之人的場所,能夠聽到各式各樣的情報。
在旅店,通常只能看到老練的商人或貧窮的旅人,但驛站就不同了。
從城裡的啤酒師傅再到有點兒小錢的土豪,驛站裡住著各種各樣的宿客。
羅利和莉莉薇進來躲雨的這間驛站,前前後後來了十二波客人。
其中幾位,看來像是往返於兩城之間的商人,其他幾位則是外地人。
大廳裡,每個人坐在地板上,有的人忙著抓衣服上的跳蚤,有的人在用餐。
其中就有這麼一對夫妻,筆直地坐在椅子上霸佔了大廳正前方位置。
雖說是大廳,但這裡的空間並不大。
二十幾個人擠在這個小空間裡,只要大家夥兒聚在一起,無論在什麼位置都能其樂融融。
不過,這對夫妻的衣服不像被雨淋溼過,以此看來,應該是捐贈大筆款項給了這家驛站,才會得到如此厚待。
他們倆不會是被驛站老闆認可,能大方進出這間驛站的投資人吧?羅利如此猜測。
他豎起耳朵聽著這對夫妻容易中斷的對話,並伺機順利加入他們。
妻子或許是因為旅途勞累而顯得沉默,因此稍有年紀的丈夫對於羅利加入他們的對話,自然表現出歡迎態度。
聊著聊著,莉莉薇坐在了羅利的身後,安靜地啃著一塊豬排,聽他和這位稍有年紀的大叔交談。
“這樣啊,所以你是從桐山村那邊過來的?”
“是的!我在桐山村買了鹽之後,再把鹽送到客人那兒,最後從客人那兒收了貂皮。”
“不過,要從這裡再回桐山村,這不太折騰了嗎?”
“老兄你這就不懂了吧,要做成這兩筆買賣,得靠商人的智慧。”
“哦?你說的有點兒意思,勞煩解釋一下,老兄我洗耳恭聽。”
“老兄,我在桐山村買鹽的時候,並沒有當場付錢。而是把等金額的小麥,賣給了賣鹽那家商行位在另一個城鎮的分行。那時,我沒有跟分行收取小麥的貨款,但也沒有支付鹽的貨款。也就是說,我在沒有現金往來的情況下,就輕鬆加愉快地完成了兩筆交易。”
這是北方極少一部分地區在一百年前,才發明的兌換體制。
羅利從自己親戚口中知道這個體制時,深深地為這個體制的存在而讚歎不已。
不過,羅利是經過兩個星期的冥思苦索,才理解其中的奧妙。
而眼前這位稍有年紀的大叔,只聽羅利說了這麼一次,似乎還未能理解其中奧妙。
“這……真是非常奇妙啊。”男子說完頻頻點頭:“我住在一個叫做新域的城鎮,我的葡萄園從沒采用過這麼奇妙的方法來買賣葡萄,不知道這樣會不會有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