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經過一夜的激鬥雙方互有死傷,但最為慘重的還是陳倉兵馬,帶出的三千兵力僅剩不到一千人,而魏延攻城所殺人數更是不計其數,根據初步查點,戰死士卒有兩千七百多人,傷一千六百多人,可戰士卒就剩下不到三千人。
坐在營帳內的鄧艾看著逐漸升起的太陽忽然站起身來暗暗嘆息,對於這場作戰他們的損失實在是太過慘重,甚至遠遠超過他打的伏擊戰,以寡敵多的仗他打了兩次都以慘敗而告終,這讓鄧艾不得不開始反思自己的作戰套路是否正確。
“太守,魏延所部已經兵臨城下,不過並沒有攻城,而是差遣一將單騎前來讓您出面答話。”校尉張安世突然提著大斧走進中軍帳向正在猶豫徘徊的鄧艾急忙說道。
緊接著鄧艾突然站定停止徘徊看向站在那裡的張安世又開始結巴地開口說道:
“傳…傳…傳我命令!城內…內兵馬,重…重傷員全…全部留…留在城中…輕…輕傷員…能拿起…起兵器的,都…都給我準備開啟北門……一…一旦此地失守,所…所有人向北門撤出…出陳倉!
我…我知道,弟兄們…們不想…不想被拋棄,可…可是現在…戰局轉…轉瞬即逝,重傷員…人數…人數眾多,倘若全部帶走,將…將會拖慢我軍…我軍速度,而且蜀軍…蜀軍不會濫殺俘虜,只能…能委屈他們了!”
“……諾!”張安世其實心裡還是清楚鄧艾的做法的,如果所有人都身陷此地死戰蜀軍只不過是拖延時間而已,但若撤出陳倉好歹還能有捲土重來之日。
俗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鄧艾這種做法也是為保留這些為大魏血戰計程車卒日後成為棟樑之材,這讓張安世不由得一陣欽佩。
很快,鄧艾與張安世來到城樓看向烏壓壓一片蜀軍兵臨城下,蜀軍戰將單騎前來看向趕到的鄧艾拱手拜道:
“鄧太守,我家將軍有話要與太守相談,不知太守可願出城與我家將軍在兩軍陣前談上一談?”
“告…告訴魏將軍,鄧艾隨…隨時奉陪…到底!”鄧艾看向那名蜀軍戰將高聲回應道。
但是站在身旁的張安世卻露出一絲擔心的表情,若魏延是誘他出城然後伺機而殺那該如何?
已經經歷過一次死亡邊緣的鄧艾當然知道魏延的厲害,只是他並不是張安世口中所說的卑鄙之人。
說罷,鄧艾便命人開啟城門單騎出城而去,那魏延也單刀策馬飛奔至兩軍陣前與鄧艾相談。
“鄧太守,如今你已經是山窮水盡,如果再戰,你城內將士都會死在這場仗,我知道你是個愛兵之將,你也不忍看到他們一個個都在你的面前倒下,莫不如投降於大漢,你已經做得夠多了。”魏延面帶和善之意還是不肯罷休,倘若鄧艾投降於大漢,對於大漢有利無弊,但不降只會後患無窮。
而鄧艾卻是義正言辭,沒到最後一刻他是絕對不會束手就擒的,何況他還有可戰之兵,就這樣認輸他是絕不會服氣的。
“魏將軍,今日為限,若你今日攻破陳倉,我鄧艾甘願獻降,倘若沒攻下,那隻能是天意使然!”鄧艾雙眼突然變得凜冽起來,他已經做好了與魏延再做一天糾纏的準備,一天過後不管守不守得住都得撤出陳倉。
撤退原因不光陳倉兵力不足,而且還有糧草不足和沒有修繕城池的石料與沙袋,如果他有這些材料的話,也不至於這麼早就向北原撤退。
而且現在北原也被姜維所圍,這一點他還是清楚的,倘若他在蜀軍側翼發動一場看似是大規模的破圍,與郭淮形成合力便能順利逼蜀軍後退。
“好吧……”魏延看著鄧艾那堅決的態度也只好答應他最後的要求,於是其轉身策馬向本軍傳令兵高聲令道:“攻城!今日把陳倉給我拿下來!”
回到陳倉的鄧艾連忙向張安世等校尉令道:
“傳…傳令!所…所有能戰…戰之士退…退入內城!只留…留三百人在此地抵抗,我…我們來…來上一出請君…請君入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