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家廢墟那裡,其他的人還在廢墟上翻找埋在裡面的物件兒。
看到高老漢回來,高老太走過來,“咋樣?你是想自己蓋房,還是……”
“讓孩子們先過來,咱們商量商量。”
他一發話,家裡的兒子兒媳都過來了,孫子孫女一開始也想聽,被高老漢給打發去旁邊玩了。
他把在辦公點打聽到的事情,和三家一說,三個兒子都動了心思。
住在一起有摩擦不假,但是也從沒有不和調和的矛盾,妯娌相處的也挺好,高老漢老夫妻也大多是不怎麼偏幫,雖說老兩口是大房養老,可是二房三房每年也是要給糧食和錢的,只是不如大房操心勞力。
小兒子大孫子,老兩口的命根子。
高老漢夫婦疼小子不假,可是二房夫妻倆也沒有壓著,一碗水即便是端不平,卻也大差不差,這點三家都不怎麼計較。
況且二房還有個大孫子呢。
聽到房子是上下六間,還有六間廂房,三家都心動不已。
想開口卻到底是存著忌諱,生怕老兩口因為三家要分開單過,心裡不舒服。
高老漢也不傻。
“一座屋子不夠咱們家裡住的,兩家的話等我和你們娘沒了也沒法分,所以咱們就要連著的三家,蓋好之後,你們各家每年自己還那一兩銀子。”
高老漢說罷,看到三家兒子兒媳那期待的眼神,心裡有些酸酸的,卻並不多難過。
“我和你們娘,就和老大家的住一塊,每年你們兩房給我們送來糧食,錢的話每月給點,我們老兩口病了,花的銀錢三家一起出,咋樣?”
“都聽爹的。”大房肯定沒意見,畢竟在老百姓的心裡,長子養老這都是規矩。
要是繞過了長子,跟著次子或者是其他的兒子,長子肯定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能分了家,自己個兒單過,二房和三房哪裡能有意見,也都忙不迭的答應下來。
至於老太太沒說什麼,家裡大事都是高老漢做主,反正高老漢去哪裡,她就跟著去哪裡。
家裡三個兒子都是老實肯幹的,分了家也能過上安穩日子。
商量好之後,高老漢就帶著三個兒子再次去了辦公點,蓋房子須得戶主出面,簽字蓋章。
找的開始之前的那個年輕人。
看到高老漢帶著三個人過來,笑著招呼他們坐下,然後取出三分契書。
契書都是現成的,且一式三份,一份戶主自己保留,一份在地方縣衙,另一份在銀行裡。
銀行裡保留的是正本,縣衙和戶主自己保留的是副本。
日後房屋的交易,必須得有正本,副本是無法交易的,即便是私下裡買賣交易了,也做不得數,須得將銀行的錢款繳清之後,才能正式具有法律效力。
副本是相對易於儲存的紙張,而正本瞧著就很美觀,紙張厚實且硬度適中。
“老叔,咱們的這套兩層的屋子,只給你蓋房子,裡面也都塗抹好了,到時候你們只需要自己購買傢俱就可以了。這個位置是廚房,灶膛後面有個遮擋的厚鐵板,天氣暖和的時候鐵板是封住的,到時候天氣冷了,可以把後面的鐵板拿掉,燒火做飯時的熱氣就會在整個房子裡面到處竄,到了冬天,家裡所有的屋子都是暖乎乎的,再也不怕過冬了。”
不止是高老漢,就連高家的三個兒子都聽得一驚一乍的。
這也太好了吧?
誰不知道冬天有多難過,哪怕你房子蓋得再牢固,那冬天裡也會漏風的。
每到了天寒地凍的時候,晚上睡覺都得摟著睡覺,不然得凍得全身發抖,大半夜都睡不好。
簽訂了契書,父子四人就美滋滋的離開了。
房子都會在三個月內建成,這次來的人很多,其他州府也派人過來幫忙了,整個陽關郡及笄了幾十萬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荊州府各處駐軍,其他的都是來這裡幫忙修蓋房屋的。
臨時的棚屋已經建好,老百姓都各自找了位置住進去。
高老漢一家幾乎每天都要去自家的宅基地溜達兩趟。
短短六七日的時間,自家的三棟宅子的地基就已經起來了,因為人數多,高家一家人也會過去幫忙,不然他們閒著發慌,而且自己參與的話,心裡也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