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好的,府裡有繡娘,前期是繡娘代勞,最後的幾針再讓新嫁娘紮下去,意思意思。
至於一些貧困的人家,買不起鮮豔的紅綢,就會用那種粗糙的紅布來做嫁衣,哪怕布料粗糙,那鮮紅的顏色,也格外吸引人的眼球。
中秋節日漸臨近,長安城內的很多店鋪門前都掛上了喜慶的燈籠,即便不如上元節那般熱鬧,可今年是大周的天下,民間的百姓還是會熱鬧熱鬧的。
尤其是當今女帝還免費給老百姓蓋新房,這就比前朝的皇帝仁慈太多太多了,必須的大肆慶祝一下。
市場和美食廣場也接近尾聲。
美食廣場四周都被翠竹給圍起來了,四個大門,方便了百姓的進出,大門上掛著六隻大紅的燈籠,兩邊各自畫著一碗一筷,中間的四隻燈籠,則是寫著“美食廣場”四個字。
城內的一些到處叫賣的店家知道這個地方,紛紛來這裡購買攤位,攤位的價格很公允,可即便如此,對有的人來說還是有點稍貴,咬咬牙倒也能夠買下來。
攤位費是一個月一交,這也是為老百姓考慮,萬一你生意不好,但是卻交納了一整年的攤位費,餘下的豈不是都浪費了?
若是你這個月生意好,下個月再續租就可以,只要你還想續租,別人就不能中途截胡,還是以你為先。
再說城內有四個美食廣場,東西南北四市,足夠應付大部分的流動小攤位了。
在學校附近,有一座新建成的小樓,樓裡就有朝廷在這裡設立的分部,不管是繳納攤位費,還是其他的稅,這裡各個辦公點都有,當然你成親,也是要來這裡登記的。
謝琅設立的是姻緣閣,而非婚姻登記處。
每一位將要成親的新人,都需要帶上戶籍本,個人身份文書,來這裡進行姻緣登記,到時候姻緣閣會給你們這對新人發放一個鮮紅的小本本,姻緣的賀詞極美,寓意自然也特別的好。
這些衙門都對京兆府管轄,每月整理還賬目後,須得全部送交京兆府,年底京兆府在進行統計,然後遞交戶部。
其他州府也是如此行事。
距離中秋節還有兩日的時候,京城裡的一戶人家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這戶人家姓張,也被成為豆腐張,做豆腐已經好幾代了,在這一片一向大名鼎鼎。
每日裡,張家都是在家中做好豆腐,然後挑著擔子在城內叫賣。
這次美食廣場就在自家門口,雖說他們的房子已經被拆掉了,新的還沒有建成,不過吃飯的傢什可都帶著呢。
他們家在廣場不遠處租了一個臨時的院子,雖說不方便,可也不能把活兒給停了。
聽到那個廣場,豆腐張二話沒說,直接過來租了一個攤位。
每一個小攤位都是木頭房子,整整齊齊的擺在廣場上,大小都完全相同,每一個攤位的面積都不算小,至少豆腐張覺得,這個小屋子,足夠給他做豆腐用了。
主要是攤位前面正對著一條通道,做好的豆腐可以在這裡賣掉,甚至現做現賣。
當然也可以把豆腐再加工,甚至做豆花,廣場中間可是有不少的桌椅板凳呢,每張桌子能坐四個人,而且上面還有一面很大的油紙傘,遮陽擋雨,百姓在這裡買了可以直接找地方坐著吃掉,也不用在蹲在角落裡吃飯了。
他和妻子走進自己的攤位裡,看到這個小木屋。
“他爹,還有兩口灶臺呢。”張家婆娘高興壞了,“咱們把家裡的大鐵鍋搬過來,放上去就能用。”
“是啊!”豆腐張輕撫著擺臺,“以後再也不用風裡來雨裡去的,挑著擔子買豆腐了。”
“可不是咋地,咱們家裡做的就是豆腐,就算是冬天,在這裡燒著火也不嫌冷。”張家婆娘激動的眼眶都紅了,“你說這陛下是咋想的呢,居然能給咱準備這樣的好地方。”
“對,比以前的皇帝好。”豆腐張點點頭附和。
“還有兩天功夫了,咱們快點把傢什都搬過來吧,中秋節不知道這裡人多不多。”
“肯定不少,早點忙活早點開工。”
如豆腐張這樣的小攤主太多太多了,就這麼一個廣場,起碼也有近兩百個小吃攤位,當然最開始肯定沒有那麼多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裡肯定會越來越熱鬧的。
單單是守著不遠處的學堂,放學後,孩子但凡手裡有點閒錢,肯定會來這裡買點好吃的。
比如謝宸那孩子。
中秋佳節,如期而至。
這一日,秋風徐徐,暖陽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