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浪想到這裡,也不由神色一動。
這段時間,隨著戰歌與戰詩體系持續映照現實,大家對這兩套體系的運用,也沒有停止過探討。
在大家看來,這兩套體系,最適合的運用場景,明顯是用來當輔助。
就比如戰歌,雖然,戰歌本身,也能發揮出一些戰鬥力。
但這玩意兒,明顯不適合在高手對決中使用啊。
先就不提在對決中唱歌會不會尷尬了,就是這些歌曲的效果,一樣不太適合用來對決啊。
就比如那首《大魚》,就算你演繹出一隻鯤鵬出來,它也沒辦法幫你作戰啊。
戰歌如此,戰詩其實也不例外。
畢竟,大多數戰詩,也不是直接用來激發出攻擊或得防護類的神通的。
再說了,現實畢竟不是回合制的遊戲。
人家不可能等你激發出戰詩的效果後,再開始進攻……
但把這種力量,用來當輔助,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就比如那首《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當戰歌體系出世後,很多人就想到了這首歌曲。
據說之前,就有國家隊的歌唱家做過這方面的試驗。
在一群頂級武者的配合下,這首戰歌,甚至可以做到,讓所有人的元氣相勾連,在武者隊伍的上空,形成一座酷似秦軍戰俑的法相。
當所有武者都整齊劃一的做出攻擊與防禦的姿態後,法相也會做出類似的動作。
有專家做過推算,如果讓一位頂級文士,用這首戰歌來加持一支萬人武者方陣的話,所形成的法相,甚至可以與宗師相抗衡。
可想而知,這首戰歌的強大之處。
然而現實的問題卻是,沒有誰能找到這樣一支整齊劃一的武者軍隊。
軍隊好找,武者也好找,但要找由武者組成的軍隊,可就難了。
而要這些武者組成的軍隊,還能整齊劃一的做出各種動作,那就更難了。
果然,就在這時,李逸航突然開口了。
“這一次,上面打算嘗試一下,用這個武道體系來訓練一支軍隊,然後再組建一支文士團……”
不過,聽完他的解釋後,餘浪還是有些不解。
“就算要組建這種全員武者的軍隊,跟我也沒關係吧?”
“怎麼會沒關係?”
李逸杭笑了笑,說道:“國家希望用這個體系來培養軍隊,從這方面講,目前市面上的這些功法,肯定是不夠的。”
“所以?”
“所以,上面希望你能夠拿到這套修煉體系的授權,讓所有人都能用這個體系來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