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成濟獲得了一把短劍,但這是不夠的,毛成濟又先後多次從洞中帶出不少鐵器,為自己做了些工具,同時,他的生活條件也在不斷改善。
燒製的陶器用來盛放食物,植物纖維製作的繩索……
但是,毛成濟還是沒有捕到什麼動物,肉類什麼的只能靠草裡的螞蚱和被石頭壓死的老鼠壁虎蜥蜴以及一些小個頭的魚了。
至於蛇這類比較高階的肉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遇上的。
毛成濟百無聊賴的去檢查陷阱,這次卻出現了點不一樣的事了。
有一隻兔子被陷阱捕獲了。
毛成濟小心的靠近,避免驚嚇到獵物,然後快速出擊抓住獵物的脖頸。
兔子激烈的在毛成濟手中掙扎,但毛成濟可不會就這麼讓它逃脫,這可是肉啊。
毛成濟把它帶到了小溪旁,麻利的割斷了氣管,將兔子的頭部砍掉,四肢分別在最後一個關節處切掉;肛門至胸部的皮肉剖開,將皮剝開,取出內臟。將兔子身上餘下的皮從兔子身上剝下,清洗一下串起來準備燒烤。
回到營地,將兔子架在火上,小心的拿著串著兔肝、兔的心臟、兔腰子和螞蚱的竹籤在火旁烤著。
……
這是一頓不錯的午餐。
兔子毛皮也不能浪費,毛成濟做出一個框架,將兔皮攤開束縛固定在框架內,用刀小心的去除殘留的血肉和脂肪,然後置於太陽下曝曬。
幾日之後便可以得到一張生皮。
只有一張兔皮是做不了什麼的,毛成濟的打算是再獲得一張兔皮就用它們做一雙鞋,若是沒有就配合木製劍鞘做一個匕首的劍鞘。
有了鐵製工具的毛成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陷阱也被升級了一番,圈套中也開始有一些蟲子做誘餌了。
最讓毛成濟興奮的是在小溪旁有發現疑似野豬鼻子拱過的痕跡,這說明附近是有野豬的。
但僅憑手中的劍是不足以與兇猛的野豬硬碰硬的,況且野豬的皮剝下後可以製作衣服之類的,也不便出現傷損,因此對付它的最好方式還是設下圈套生擒。
而野豬作為群居動物一般是四到十隻的集體行動,若是一次效能全抓了,自然是不錯的,但運氣從來不會好像這般。
要想用圈套捕捉到一頭野豬就不得不有堅固的繩子和適當的誘餌了。
可是毛成濟只能做出一些用植物纖維搓出來的簡易繩索,能不能承受得住一頭野豬的亂竄還是個未知數呢。
保險起見,毛成濟選擇了挖坑做陷阱的方式。
毛成濟開始刨起坑來,而地點的選擇是不能在野豬經常走動的小徑上的,若是讓它發現了異常恐怕日後再無機會了,所以毛成濟採取的辦法是在距離野豬活動的不遠處設下陷阱。
野豬的嗅覺很是靈敏,重要的一點是,野豬是雜食性動物,所以誘餌的選擇便多了起來。
挖出一個入口小內部大的類似窖的洞可花費了毛成濟不少時間,所幸的是野豬一般在早晨和黃昏時才外出覓食,但仍具風險的是在炎熱的中午,野豬會進入密林,但是毛成濟大中午的可不幹活—太熱了。
坑上放上一些樹枝,再好生鋪上點細土樹葉,最後放上食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