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不技術的倒沒那麼重要,主要是毛成濟終於有了一口鍋可以燉湯喝了。
不僅如此,毛成濟還給自己鑄造了一套餐具,一柄長勺(用來盛湯),一把刀(當菜刀用),一個杯子(也可以當碗用),一支袖珍的槳(其實是想做個勺子)。
伙食好了,這住所自然也不能含糊。
砍倒樹木,挖孔打樁,架設橫樑,劈開制板削製成型,鉚隼固定……
怎麼可能一下子蓋出一棟房來。
但毛成濟確實是要蓋一座木屋的。
雖說現下是酷暑,但保不準十天後就是秋天,或者哪日就開始下雨刮大風,那毛成濟的這破棚子可就要起飛了。
所以造一座可遮風擋雨的木屋還是很必要的。將砍倒的樹去掉枝製成長度相近的木料,形態學下端火烤碳化後削製成錐形,在選址上挖出深度一致的洞來,將削好的木樁埋入築成木牆,而木牆中高度也並非等高,而是一高一低,這樣構成的凹槽可以用來橫置房梁組成屋頂。
僅僅是構築木牆搭上橫樑便花費了毛成濟三日時間。
不知不覺一月便已經過去,毛成濟算是在這裡住下了。這一月也沒有見到有人來,沒有巡山的,沒有獵人,走私偷渡盜獵運毒的也沒有。
就是沒看見人。
毛成濟心中的希望開始漸漸消逝。
難不成真要一把大火將這森林燒掉才會有人來嗎?
毛成濟躺在木屋中自己那被汗水浸的發黃的床上,他沒有鬥志去等待了,他覺得一切都沒有了意義,沒有人會來的……
有吃,有住,沒有各種突然加附的任務打擾,有大量的時間去做那些在匆忙中羨慕的諸如看日出日落的事,可以放肆遐想,可以瘋狂,可以文靜,可以對天咆哮,可以暗自傷神,沒有人看到。
但一切的意義在哪?毛成濟心想。
儘管生活很累,但總有個奔頭不是?哪怕只是“我輩豈是蓬蒿人”中二著,也總有個意義。
開始,是為了活著而拼命,然後為了吃飽而搏鬥,接著為了安全而武裝,現在為了舒坦而建造。那麼,以後呢?是在林子裡一直等待?還是靠自己走出去?
又是一次抉擇。
上一次是在看到山洞中有人探索過的痕跡才決心留下等那些人再回到這,可是這麼多天過去了,沒有人過來……
毛成濟開始動搖,一方面不想自己亂跑白費這些成果,另一方面又擔心直到白髮蒼蒼也沒有人來訪。
他糾結著,不安著。
一切都是那個山洞!洞裡的東西是吸引別人探索的原因,如果洞內那扇石門後的東西值得別人再度造訪,那就等,如果只是些破爛那就狠下心來整好行李穿過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