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火,生活條件自然是要改善一番的,水可以燒開了喝,食物可以烹飪熟了吃,不僅安全獲取的熱量也更高。
但毛成濟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他沒有盛水的容器。
因此毛成濟決定沿著西邊走下去,看能不能發現點什麼。
跨過芭蕉林,沿途留下標記,走上一段後,路就變成了下坡,毛成濟順著坡往下,發現了一條小溪:“這地方水資源還挺豐富。”
跨過小溪,再往前走個百米,便是一片小竹林。
“好極了。”毛成濟滿意道。
竹節可以用來做盛水的容器,雖然外面仍然會被燒焦,但也可一用。
但毛成濟看著自己手裡的小石刀覺得有點無奈了。
“這特麼得切多久才能砍倒一棵啊。”
“要有一把鋸就好了。”
“或者一把斧子?”
毛成濟無奈的只能放棄,但他還是發現了其它的東西讓自己不至於空手返回。
筍。
“開始奪筍!”毛成濟重新振作起來。
挖了兩三根(不如說是刨)後,毛成濟就已經大汗淋漓了,透過樹葉看到天空已經開始泛紅,知道馬上就要太陽下山了,便也不再多做些什麼,抱起竹筍便往回走。
回去途中在小溪旁稍微做了下停留,洗乾淨了雙手,同時也比較了一下東西兩邊小溪距離營地的遠近以及行走難易程度,發現西邊的小溪不僅比東邊的要近,地勢相較也平坦些。
“嗯,以後還是在西邊取水,東邊捕獵什麼的好了。”
回到營地時,太陽已經落下了樹梢了。
晚間的山風開始吹的那殘存的火不停的搖曳。
毛成濟放下筍,開始考慮改善烹飪方式了。
“嗯,用石板好了。”
毛成濟返回到小溪旁,開始搬運石頭。
最終將火堆圍了起來,在棚子下還堆砌出一個灶來。
“呦西,現在可以炒菜什麼的了。”毛成濟略為滿意。
但還是要把石板表面清潔一下的。
回到芭蕉林,用芭蕉也盛著水將石板清理一遍。
做完這一切,天已經黑下來了。
毛成濟滿意的剝去筍的外殼,將筍切片攤在石板上燙熟:“這就是原汁原味的筍啊。”
可以說,毛成濟終於吃上了一頓像樣的食物了。
這帶來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可不是填報肚子時的那種的感覺,這種感覺更讓人……幸福。
毛成濟帶著這種幸福入睡。
次日,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