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畢,秦東兌現諾言,武月先到上海找秦南,秦南送她到韓國旅遊。
秦灣,武庚掛帥出征,他選擇羅玲作為副手,本來以前的安排,羅玲也負責這塊,還有夏雨,還有孫元英,孫元英是他的嫡系,再加上一個紅紅,這是當年打雲海時的老班底。
有這一班人在沈南,秦東放心,何湧生與彭高德也松下心來,利用這難得的空閒,秦東跑了一趟東北。
七月,八月,夏季最巔峰的兩個月,這兩個月,也是啤酒、汽水開拓市場的高峰期。
年初收購的達里尼啤酒,不僅沒有在濱海開啟局面,在東北也一直被冰霜啤酒壓著打。
不,這句話還是抬高了達里尼啤酒,他根本沒有與冰霜啤酒一較高下的本錢、實力與知名度。
即使在濱海,中潤在收購冰霜及一些小啤酒廠後,又一次出手,準備收購濱海的棒槌島啤酒。
“趙鋼,我們是老朋友了,手伸得夠長的……”海風吹拂,秦東站在甲板上,看海面上海鷗飛舞,波浪起伏。
從九四年開始,趙鋼以瀋陽為根據地,深耕遼寧市場,瀋陽、吉林,眾多啤酒落入他手。
1994年,其實也是中國啤酒結構性變化的標誌年。
中潤冰霜啤酒成立、秦灣啤酒收購揚州啤酒廠,中國啤酒行業開始了跑馬圈地,併購提升產能的過程。為
做透“點”市場,中潤後來收購了26個強勢品牌,即區域第一大啤酒企業,之後增加到40多家,最終到百家。
在雄厚資本的支撐下,透過“蘑菇戰略”與“沿江、沿海中心城市戰略”完成收購過程,中潤的產能得到了飛速成長。
在秦東的記憶裡,九九年或者是兩千年,中潤的產量就突破了百萬噸大關,這距離他成立不過五、六年的時間。
對比外資啤酒公司都有一個統一的全國性品牌,趙鋼提出了一個“貓虎理論。”
“要把26只貓變成一隻老虎”,也就是要統一一個全國性品牌來面對競爭。因為在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市場上有很多狼(競爭對手在伺機而動,想吃掉這26只貓。
冰霜就是中潤要在全國推廣的全國性品牌。
碼頭上,魯長忠與達里尼啤酒廠新任廠長鄧海峰一邊交談一邊等候,他們身後是大法寺汽水廠與達里尼啤酒廠的一眾副總。
“中潤進了濱海,就沒有我們的活路了,秦董會有辦法嗎?”鄧海峰是知道秦東的大名的,在全國啤酒市場的大戰中,秦東幾無敗績。
“肯定有,沒有還叫秦東嗎?”魯長忠一臉的肯定,“來了,來了,個頭最高的就是秦東,後面那個叫魯旭光,是秦董的發小,他是秦啤的人,怎麼也來東北了?”
“秦董,歡迎……”
一行人熱情地迎了上去,可是熱臉貼了個冷屁股,秦東下了船根本沒有給他們好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