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很多人當成了路標,忙碌的交通警察們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天大地大的皇城根兒,哪來的什麼“資訊高速公路”?
此時在美國,網路經濟正到了破繭而出的關鍵時刻,馬克安德森剛剛發明了馬賽克網路瀏覽器。斯坦福大學華裔學生楊致遠在寫博士論文期間,發明了最早的網站搜尋軟體。
在 1995 年的中國,出現了第一批投身網際網路事業的先行者。
3 月,美國得克薩斯理工大學博士田溯寧把他在美國創辦的亞信公司搬到了中國。
4 月,在杭州,一個叫馬雲的 31 歲大學外語教師創辦了“中國黃頁”網站,它自稱是第一家網上中文商業資訊站點。
後來創辦網易的丁磊也是在這一年開始他的創業生涯的。
5 月,張樹新與丈夫姜作賢創立瀛海威公司,她的“瀛海威時空”宣稱是國內唯一立足大眾資訊服務、面向普通家庭開放的網路,“進入瀛海威時空,你可以閱讀電子報紙,到網路咖啡屋同不見面的朋友交談,到網路論壇中暢所欲言,還可以隨時到國際網際網路上走一遭……”
在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初期,瀛海威扮演了一個啟蒙者和領跑者的角色。
它是第一個形成公眾品牌效應的網路公司,在第一屆“最受使用者歡迎的中文資訊網站”評選中,瀛海威無可爭議地名列第一。
讓人遺憾的是,張樹新與當時的田溯寧、馬雲一樣,都沒有找到盈利的模式。她想做城市網站,推出過“網路中國”的專案,想做網上圖書館,還曾經投資開發網路遊戲,可是都相繼失敗。在瀛海威員工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是,“我們知道 2000 年以後我們會掙錢,可我們不知道現在應該做什麼。”
“哥,我在投行工作,也研究了瀛海威,感覺現在的網際網路沒有什麼投資價值。”秦南對自己的專業如何與網際網路結合很是苦惱。
可是,如果她知道瀛海威後面的故事,她就不會煩惱了。
張樹新夫妻為此投資了 100 萬元。在企業創辦 16 個月後,國家經貿委屬下的中國興發集團決定參股瀛海威,總股本擴充為 8000 萬股,張樹新以無形資產加其他股權獲得 2 120 萬元的公司股值,赫然成了十分罕見的“陽光下的女千萬富豪”,這當然引起年人輕無窮的遐想。
“我想,你的專業與網際網路結合,有一個很好的地方。”秦東看著妹妹,自己的妹妹終於長大了,她已經飛出草原,飛出秦灣,馬上就要飛出中國了。
“哪裡?”秦南興沖沖地問道。
“股市。”
後世,京東運營了八年都是虧損,拼多多至今未實現盈利,美團總計虧掉一千多億,滴滴過去三年淨虧損三百多億。
連續鉅額虧損的公司,傻子都不會投資,為什麼卻有無數財團資本爭先恐後的投資?真的是他們看不透嗎?真的是他們傻嗎?當然不是。
沒有不怕虧損的人,只有不指望盈利賺錢的人。如果投資人不能透過盈利賺錢,那麼他們一定有別的途徑賺錢大錢。那就是:上市。
大家要知道,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是允許虧損的公司上市的。
什麼是上市?
上市就是把原始投資人的股份兜售給股民,股民拿錢競相搶購的過程(打新)。本質是股民拿自己的錢,買上市公司的股份。所謂股票股份都是虛的,但是股民的錢卻是真金白銀。
於是上市公司把看不見摸不著的股份賣給了股民,同時也圈走了股民的真金白銀。所以,沒有一個資本大佬投資一家公司是指望盈利的。
所以,為什麼有些巨無霸公司連年虧損,還有財團爭先恐後的投資?因為他們傻嗎?當然不是。與其說他們是傻子,不如說他們在等傻子。
因為他們深知一經上市,他們將獲得上萬倍起步的利潤。他們所有的虧損,都有無數的傻子來接盤來承擔。所以京東、美團、滴滴……這些大企業連年的虧損到底虧的誰的錢?答:股民。
所有的股民都是接盤俠,他們在接上市公司的盤,股民說好聽了叫投資者,說難聽了就是接盤者,就是一群韭菜爭先恐後的迎接鐮刀
“股市?”秦南眼裡閃爍著憧憬。
“對,如果你學成歸來,中國啤酒的資本戰,你也可以助哥哥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