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虹橋大廈。
陶阿滿笑著與送他出來的黃恰握手,“合作愉快。”
上海遨魅,去年在上海搞了一次很著名的招聘,在新民晚報上打了半版廣告,陶阿滿起初還以為是一家小公司,可是沒想到是全球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秦東的到來當然在陶阿滿意料之中,從在沈南上學時,秦東一路就彷彿開了掛一般,他自忖不是敵手,可是外援就不一樣了。
“上海到底是上海……”坐在車上,陶阿滿躊躇滿志,上海不象別的地方,人才匱乏,南巡講話之後,全國所有的人才似乎都在向上海聚集,北方的,南方的,中國的,外國的,這就讓陶阿滿可以利用外部的大腦幫助自己打贏這場戰爭。
這個大腦就是廣告公司!
南巡打破了80年代末以來經濟改革的沉悶與保守局面,改革開放又掀熱潮。
憑靠對時代的敏銳嗅覺,廣告人最早洞察行業復甦跡象,上海廣告業率先復甦。而跨國廣告公司早在80年代初期就已經開始進入中國,隨著90年代對外政策的進一步放開,跨國公司加快了在中國的佈局步伐。
從1992年至1993年,包括奧美、麥肯、BBDO、精信、盛世等在內的知名跨國廣告公司一口氣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大經濟重鎮佈下了20枚棋子,1992年上半年,跨國廣告公司從之前的28家躍升到55家。
作為全球最成功的廣告公司之一,翱魅廣告在1991年聖誕節前後與上海廣告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上海翱魅廣告有限公司。
因為有廣告和市場營銷經驗的人非常之稀少,上海奧美最早的本土員工是一些藝術家、設計師和營銷及文學專業的教授。
而經理黃恰,是寶島翱魅莊淑芬麾下的“金童”之一,天賦聰明,談吐幽默,從臺灣來到上海出任上海翱魅總經理。
當然還有宋秩銘,江湖人稱TB,後來他被稱為中國廣告業之父。
這是他們接到了的第一支電視廣告和平面廣告,黃恰告訴陶阿滿,他會調動中國區翱魅的全部力量來做好這支廣告。
今天,陶阿滿觀看了樣片和樣稿,國際大公司到底是國際大公司,觀感很不一樣的,這讓陶阿滿信心滿滿。
“上海啤酒的七天……”車子開回到廠裡,他還在沉浸在廣告的氛圍中,可是剛剛在辦公室坐下,遠在北京的陳曉春就把電話打到了辦公室。
“阿滿,出息了啊,跟巴依幹上了!”陳曉春的聲音從電話中清晰地蹦了出來,“恭喜啊,我們同學之間的戰爭終於要開打了!”
當年在山海輕工學院學習時,陶阿滿就想到過將來同學之間的戰爭,可是畢業僅僅一年後,戰爭真的就要開打了!
並且,還是在一個班級一個宿舍的秦東與自己之間!他們以前真的是親兄弟一般,可是現在……
“怎麼樣,有信心沒有,幹掉巴依!”陳曉春笑著在電話那邊拱火。
陶阿滿就笑道,“我們在上海,是巴依千里迢迢跑到我們上海來的,”他的意思就是戰爭的挑起方不在上海啤酒,而是嶸啤要佔領上海的地盤,“我們只能應戰。”
“對啊,打吧,你可得小心啊,巴依詭計多端,”陳曉春在電話那邊攛掇道,“我剛才剛跟老苒打過電話,我們認為巴依做得不對,打誰不行,非要打你的上海,一點同學情誼不講……”
這句話,陶阿滿聽著很舒心,他正要邀請陳曉春到上海來玩,卻聽陳曉春繼續說道,“不過啊,我跟老苒和李簡,我們都賭你……輸,哈哈哈——”
“滾蛋——”陶阿滿笑著罵道,“能不能說句好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