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下午接近傍晚的時候,周雨終於從工作裡得到了臨時赦免。他給羅彬瀚發了條訊息,還在外頭晃悠的羅彬瀚便買了點果蔬與易儲存的食品上門探望。他有一肚子話準備跟周雨談談,從“槍花”的店主到羅嘉揚的麻煩,可當他真正走進客廳,放下手裡拎著的袋子時,脫口而出的卻是他中午剛碰見的人物。
“你還記得石頎嗎?”他問道,“一個不愛說話的女生?”
周雨正坐在沙發上研究他戴著的手套。這副新手套和他原先戴的款式基本相同,但整體顏色稍淺,想必是放在實驗室裡替換使用的。他一聽見羅彬瀚問他,臉上便露出思索的神情。羅彬瀚以為他是不記得了——不記得倒也正常,周雨在班裡是以好成績的隱形人而著稱的,不跟人交惡也不跟人交好——結果僅僅是十幾秒後他卻說:“是高中的那個石頎嗎?”
“你還記得她?”
“畢竟同班了三年,記得很正常吧。”
“難道你還記得每一個高中同學?”
周雨又想了一想。“不是全部,”他說,“大部分都記得吧。”
“你有這麼喜歡他們嗎?”羅彬瀚質疑道,“你平時都不怎麼和人說話。”
“這和喜歡沒關係吧?既然是在一個班裡,自然而然就記住了。”
羅彬瀚饒有興趣地望著他。儘管他和周雨認識了這麼久,卻仍然不能徹底全面地瞭解一個人。在畢業十年之後,羅彬瀚自己已經叫不出幾個名字了,尤其是那些個性不太活躍,畢業後的社會關係又與他脫離的。而周雨,即便所有人都覺得他不愛管閒事,反倒把這些無關緊要的姓名給記住了。不過他也立刻想到,導致這種結果的另一重因素是,周雨的社會關係很簡單,沒準兩三年都不會認識幾個新朋友,而他卻總有一大堆親戚、同事、客戶、找他辦事的人與他要求著辦事的人,光是能記住這些人的姓氏而不在第一時間叫錯就已很叫人滿意了。
“你印象裡她怎麼樣?”他繼續問,“你和她說過話嗎?”
“同班那麼久,肯定是說過話的吧。”
“那你們說了什麼?”
周雨茫然地搖了搖頭,看來他是不記得石頎口中的“黑板報事件”了。羅彬瀚又請他說說對石頎的印象。他坐在那兒回憶了一會兒:“是個美術很好的女生。”
“她還是我們班的文藝委員呢。”
“……打扮很精心。”
“你還留意過她的打扮?那時候我們只能穿校服啊。”
“周妤以前提過。石頎的髮帶和髮夾樣式經常更換,而且造型和顏色是有搭配的。她說石頎將來要是做造型師的話或許會很出色。”
“噢。”羅彬瀚恍然地說。這讓周雨異乎尋常的上心得到了完美解釋。他也知道周妤喜歡不動聲色地觀察別人,以一種不大友善的天性與專業技能需要的敏感,鬼知道她那冷淡的外表底下藏了多少缺德刻薄的評語。她說石頎可能會成為一個出色的造型師,這表面確實不算難聽的話,可誰知道她是不是在暗示石頎的繪畫水平不值一哂。也許他是把她想得有點太壞了,但這女人可是有不少前科的——還有陰險邪惡的外星人血統。
“她畫畫也不錯。”他忍不住替石頎虛空地辯護了一句。原本打量著手套出神的周雨突然抬起頭,略帶一絲疑慮地盯著他。他沒有發問,不過羅彬瀚已經知道自己瞞不住了。
“我今天碰到石頎了。”他坦白道,接著把上週和中午碰見石頎的事情全說了。說到“黑板報事件”時他猶豫了一下,擔心周妤的名字會造成刺激,可先前周雨自己也提到了,並且態度很平靜,他便還是把這樁平凡無奇的往事告訴了周雨,好給周妤的過往人生添上一個小小的拼圖碎片。
“周妤有跟你解釋過原因嗎?”他甚至帶著幾分好奇打聽,“她幹嘛要嚇唬一下石頎?”
此刻他眼前坐著的是周妤曾經在世上最親密的物件,但羅彬瀚並不特別指望能得到答案。叫他沒想到的是,周雨遲遲不給他答覆,而是陷入了明顯的沉思,彷彿這是個極為重大的難題。這種反應使羅彬瀚自然而然地有了惕心。“怎麼?”他不能置信地問,“難道石頎也是外星人?”
“……不,應該不是。”
“那你剛才在琢磨什麼呢?”
周雨的心思仍然沒有完全回到現實裡。他盯著他們之間的空氣,彷彿正從某個記憶的視窗裡望出去。過了一會兒,他帶著幾分疑惑說:“她想提醒石頎一下。”
“用一本《中世紀酷刑詳解》?這能提醒什麼?”
周雨搖了搖頭。他向羅彬瀚解釋這個答案的由來:在某一次家長會結束後,周妤相當突兀地跟他提起了石頎;她指出石頎的家長頭一次缺席了,而且在那之後石頎的狀態就很消沉。而當週雨問她為何關心這件事時,她回答說“也許不該給那種提醒”。在那之後,他們轉而談起了別的什麼事,可能是周雨自己那永遠缺席的家長,也可能是羅彬瀚家裡前來魚目混珠的保姆。總之,他不記得周妤解釋過“提醒”是什麼意思。
“你們怎麼還在背地裡說我!”
周雨沒有理會他的譴責。他又自顧自地想了一會兒,終於確定周妤再沒說過別的什麼。因此,她當時所說的“提醒”沒準就是那兩本嚇人的書。
“連你都鬧不清楚她在想什麼。”羅彬瀚無可奈何地說,“我看這個事情是永遠都不會搞明白了。”
“石頎還好嗎?”周雨問了一句,然後起身去了廚房。羅彬瀚本能地跟上去觀察情況,好在周雨只是要拿熱水壺燒水。“她一年前剛從外地回來,樣子倒是沒什麼特別的。不過我猜她有很多頂帽子。”他頓了頓,考慮著要顧全別人的隱私,但周雨畢竟也不是外人,“她好像正在參與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