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鋌已不願再說什麼,對范文程冷笑道:“你回去告訴你的主子,我必將剝下他的狗皮,祭奠老杜和所有陣亡的弟兄。”
范文程沒有絲毫驚訝,“必會帶到。”然後緩緩下山,絲毫不考慮自身的安全。他相信劉鋌這樣的大丈夫不會做那類宵小之事。
范文程一離開,劉鋌便癱坐下去。希望已經破滅,他需要動力。
“總鎮,先讓杜總鎮入土為安吧。”喬一琦好心提醒。
劉鋌默默點頭。
將杜松首級埋葬在山頂,阿布達裡崗上的所有人都低頭默哀。
“總鎮,已無援軍,當務之急是突圍。”喬一琦又提醒悲痛的劉鋌。
悲痛不僅僅來自杜松的身亡,還為自己的冒失上當,讓這裡所有人都跟著進入陷阱。
此時的魏四已到大岩石上,望著山下及四處山坡上的金營,苦思突圍之策。不用去勸說,劉鋌必然會選擇突圍這條路,他不是坐以待斃的人,他更不是不顧將士性命的大帥。
果然,很快劉鋌便從悲痛中走出,召集全體將領,下令突圍。
無人反對。當怎麼突圍呢?
喬一琦指出只有向西,因為南路或被堵死。即使未被堵死,能走出那狹窄穀道的人也不會多。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入夜前韃子在西邊已佈下重兵。”當劉鋌及其他人都贊同這個意見時,魏四反對,“這說明韃子已猜出我軍只有向西。”
“那你的意思呢?”魏四說過那旗牌官是假的,也說過使節提著的是杜松首級,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劉鋌對他的態度好了很多。
魏四一指南方,“向南。”
“但是路一定已被堵住了啊。”孫翼明也是個愛動腦筋的人。
魏四搖搖頭,“不走路,上山。大家一定看出南邊山勢險峻,樹木繁多,待衝到山下後,棄馬徒步上山。韃子的鐵騎向上行必然緩慢,進入密林後,分散行動。即使韃子有十萬人,又能奈我何?”
“不行,老夫絕不做那潰逃之人。”劉鋌馬上否決。
“是啊,那樣沒了戰馬,豈不行得更慢,怎能突圍出去?”周武、孫翼明同時提出異議。
這倒也是個法子。喬一琦道:“如此也好,到了山下後,我來斷後阻住敵人,總鎮可趁機遁入山林。”
“我絕不會棄馬獨自狼狽而逃。”劉鋌意志堅決。
魏四見第一方案被否決,只好說出第二方案,“那就分兵兩路。一路向南先行突圍吸引敵人,另一路大帥率領向西後行。”
劉鋌又是反對,“兵力本就不足,若無我親兵,便只有被韃子屠殺,怎能分兵。”緩一緩接著道:“全軍向西,我率一半親兵在前開路,招孫率另一半斷後,其餘各軍居中。”
魏四一門心思要向南,因為他斷定向西唯有死路。只有看似死路的南部才有存活的可能,他跟著提出第三方案,“既然大帥這一決定,魏四建議由淨軍向南先行突圍吸引敵軍。”
“那豈不是飛蛾撲火。“劉鋌斷然否決。
三道方案盡被拒絕的魏四不再說下去,他知道該怎麼做了。為了那一線生機,他必須要擅自向南突圍。
“就按我剛才說的辦法突圍。”劉鋌已開始下令,“大家回到各部,暫時休息會,做好準備,趁黎明前黑暗那刻全軍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