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兩人都是甲子庫的老人,裡面貓膩自是深知。楊偉歡搖頭道:“你可知內庫的人如何發財?”
魏四搖搖頭。
楊偉歡聲音變輕,神秘地道:“無外乎兩條道,鋪墊和增耗。”
“何為鋪墊?”魏四好奇相問。
“就是商人在交物料時,必須給內庫的人響應的包裝、墊襯等物。說白了吧,就是要額外給錢。”
“為何要給呢?”
張解“嘿嘿”奸笑兩聲,“不給,你送來的東西就不合格,可以拒收,損失不是更大。”
魏四恍然大悟,“有理。這樣一算,還是多掏些錢鋪墊划算許多。那增耗呢?”
楊偉歡解釋,“就是在收東西時,必須要比原數量多出一部分,以抵頂損耗。那多出的部分,你猜得到的,是不會入賬的,被他們自己倒騰掉。有人商人嫌麻煩,乾脆直接折成銀兩送給他們。”
“那些商人的物品都是地方‘歲貢’,若硬是不給,又能奈何?”魏四雙手一攤。
“這就更簡單了。把那些物品撕爛踹碎,硬說是次品廢品,讓他們完不成任務,拿不到‘批迴’。呵呵,這回到地方,自有地方官府治罪,豈不更慘。”楊偉歡笑道。
魏四聽得不住點頭。
兩人又講起出庫時撈錢的方法。無外乎與領物的宮人勾結,多支物少開條等。
“我們撈得還不到他們百分之一。”張解不住搖頭。
“那兩位公公為何不去守內庫呢?”魏四問。
張解苦笑,“你以為誰想去就能去的嗎?你可知守內庫那幾人與掌庫是何關係?”
“何關係?”
“都是掌庫服侍皇上時的親信。”楊偉歡不住點著腦袋。
魏四笑笑,故意問道:“那掌庫豈不是發大了?”
張解抬頭望門,怕被人偷聽,聲音更輕,“你不知道吧,掌庫在外至少有五家鋪子,據說他的府邸堪比相國府。你想他曾是皇上內侍,早可去別的衙門掌印,為何一直呆在這呢?”
“皇上不知道嗎?”魏四又問。
“誰敢報給皇上呀!”張解覺得他的問話很可笑,“哈哈”大笑。
看來他與王安不僅是性格上的差距,還有處世態度的差別。很奇怪,這兩人竟也能成為好友。魏四心想。不覺一笑,道:“掌庫的事咱可管不著,但這大門可歸咱們管呢。”
兩人對視,不知他此話含義。
“兩位哥哥,你們想不想和守內庫的一樣?”魏四笑問。
楊偉歡“哼”地自我解嘲下,“咱們可沒那個命。”
“命掌握在自己手裡。”魏四拳頭握緊,“若逆來順受,若安於現狀,那隻能平庸。”
“可是我們只管大門,怎能象他們那樣呢?”張解被魏四的話激勵,心動問道。
魏四笑笑,“若進甲子庫,先要過我們這關;若出甲子庫,最終要從我們這出。多好的機會,不用豈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