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過了多久,終於有人打破尷尬,和梁晉搭起了話:“元宵夜那殺人兇犯,真是你抓的?”
梁晉回道:“僥倖,運氣好而已。”
有人開口,其他人便紛紛開啟了話匣子:
“我勒個孃的,真是你?!”
“你和那聽寒仙子是什麼關係?”
“梁兄弟,你怎麼做到的?”
“你難不成會法術,是修行者?”
……
只是眾人有意無意,都特意避開了韓捕頭的話題、和梁晉一邊八卦,一邊拉進關係。
梁晉不驕不躁,一一淺答。
滿足過眾人好奇之後,眾人才放過樑晉。
梁晉終於有機會獨自回到趙捕頭的班房,掏出蓮心兒留下的白絹來檢視。
觀山海頌天地歌。
卷名之後,有數行總綱,上面寫道:
山海浩瀚,有經難書。唯用身軀以頌天地,是為修行。
以自我之身軀,開山劈海而成神源,尋仙駐神以存神,訪山求友而得法術,開壇論道而成神通,神通成得頌天地。
……
非常神奇,這些文字,單憑字意,梁晉根本無法理會。
但他在讀這些文字的同時,一幅畫卷,卻同時在他的腦子裡面展開,彷彿是文字的註釋,讓他一個字一個字地讀懂了這篇短短的總綱。
這篇總綱,是在概述這個世界裡修行的含義,以及修行者的境界。
這個世界的修行,果然是以山海經為基礎的。
所謂修行,就是以山海經為藍本,在人的身體中描繪那個神話傳說的世界。
修行共分五重境界。
第一重開闢神源,是將人身對應為山海經中某一地理位置,將這個位置開發出來,是為神源境。
神源一開,便可以滋養身體,開眼則眼明,開耳則耳聰,開在手腳,使用拳腳技擊之術,如有神助。
山海繪卷中,山海風景隱隱構築成了人形,莫非就是對應著這個?
第二重尋仙駐神,是在神源之內尋得神靈,駐守其中,是為存神境。
那些神靈自不必說,梁晉已經見識過了不少,就是《山海經》中的神靈、異獸。
而不同的神源,所尋存的神經,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雷神在眼,九尾狐在左臂,蠱雕在脾……
練得神靈,便可使用法術神通,招招帶有異象,練到高深處,神靈化成實體,可以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