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九眼橋並不是曾經的九眼橋,古九眼橋已在幾十年前拆除,如今能看到的是現代新橋,但這並不妨礙這座橋成為蓉城的一個標籤。
不管是古時作為張獻忠的藏寶地、八仙之中鐵柺李的飛昇地,還是現代,威猛女漢子強那啥男子的事發地、燈紅酒綠的酒吧一條街,這裡都充滿了故事,被人們津津樂道。
晚上十一點多,開了一天車的陳父陳母早已昏昏睡去,陳衍仁還特意加了兩道安神法術,保證他們睡得夠死,這才精神抖擻的出了酒店,一路往九眼橋而去。
雖然靈魂足夠老練,可外表依然是一副不諳世事臉嫩男大學生的樣子,吸引了不少大姐姐的目光,即便已經是臘月二十九的夜晚,可九眼橋酒吧一條街依然熙熙攘攘,蓉城人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這陳衍仁可不是來體驗酒吧夜生活的,這具身體因買醉而死,本能的對喝酒有了一點PTSD,讓陳衍仁下意識的不太喜歡酒吧街。
他快步走到橋上,趁著人來人往的不注意,鼓盪起法力,口中念起了口令:“石牛對石鼓,銀子二萬五。有人蒙得穿,買盡錦官府。”
這是老蓉城人盡皆知的順口溜,當隨著心能節奏頌念時,就能一步踏入九眼市之中。
如同一頭撞破一層薄紗,陳衍仁眼前景色驟然一變,彷彿置身水底龍宮之中一般。
頭上,靜靜流淌的府河蜿蜒而去,兩岸璀璨的燈火透過河水,被偏折成離奇的光彩,游魚和水生的動植物們緩緩招搖,隱約還能聽到河岸邊的酒吧,傳來凡俗人們快活的喧囂。
潺潺水流聲成了九眼市永恆的伴奏,凡俗人的生活化作這座街市的天河,陳衍仁放眼望去,不同於環簷市勾心鬥角的精美飛簷,九眼市的建築,充分體現了這座城市的包容。
一具具古蜀國人臉假面覆蓋牆壁的青銅商鋪,旁邊就是純玻璃鋼架結構的現代主義建築,亦或者是半截沉船,被直愣愣的的插在地上,在頂端開了個口子,成了客流進出的大門。
還有頗具少數民族特色的竹屋、羽毛屋、氈篷等,雖然有些雜亂,可也在這水下玄秘之地,構成了一幅奇妙的後現代修行社會畫卷。
九眼市還沒有被騰雲商城衝擊過,這裡的經濟一如陳衍仁剛到環簷市時那樣,一家店鋪主營一種品類,但不像環簷市那樣,有很多香燭、代寫青詞、風水堪輿之類的店家,反而更生活化一些,吃的玩的,種類繁多。
什麼“樂山大佛香油炸串”“丞相傷心涼粉”“承影牛肉絲”“親孃兔頭”“滋味擔擔麵”“真火冒腦花”“無限搭配蛋烘糕”等等等等。
這還只是傳統小吃,還有許許多多現代網紅吃法,什麼“香油條餈粑”“府河邊邊小吃連鎖店”“綾羅襪珍珠厚乳熟普”。
除了吃食,陳衍仁還看到了“妙手採耳”“峨眉仙雪茶館”“血戰到底國粹館”等等玩樂場所。
這些店鋪門面都不大,但人頭攢動,家家都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雖然已是深夜,可修行者們比凡俗更不在乎晝夜之別,對睡眠的需求降低,結果就是這些店鋪基本都是二十四小時開業,陳衍仁興致盎然的走走看看,不時買上幾種特色的拿在手裡,倒真如同一個來旅遊的修行界遊客。
當然,九眼市也有像沈毓鳴一般的嗅鼠,但陳衍仁又不著急,因此也沒有找嗅鼠帶自己直奔目標,畢竟年節還有好幾天,有的是時間慢慢逛。
正道聯盟對邪神崇拜會的圍剿,彷彿絲毫沒有影響蓉城修士的生活熱情,好像邪神崇拜會的總壇居然在川蜀,對他們來說不是什麼大事一般,照樣該吃吃該喝喝,天邊打出火燒雲也是小問題。
不過陳衍仁可還記得宋錦瓏的話,川蜀的十幾家小勢力,都已經事實上被邪神崇拜會控制,當然,不是說他們的成員都是邪教瘋子,而是他們的決策層都出了問題,七扭八拐繞了很多道彎,向邪神崇拜會輸血。
師父灸法子之前在正道聯盟,也曾介紹過川蜀的小勢力情況,不過太多太雜,即便是陳衍仁也沒徹底理順,只能一邊吃著蛋烘糕,一邊努力回憶。
雖然在凡俗行政區劃上,蓉城和白帝城被分割開來,但在修行界,還是慣常於認定川渝一體,而這裡的小勢力們,也都主要集中在這兩座城市之中。
青袍會,歷史悠久的川渝修行勢力,曾經也有勢大的時候,跟長關兄弟會也有著極深的淵源,但現在關係漸漸淡了,高階戰力也就靠一個元嬰爺叔撐著,眼看著壽限一到,就要淪為金丹勢力,但人數在川渝算是最多的。
茶幫,川渝幾乎是華夏最早種茶、飲茶、售茶的地區之一,茶文化源遠流長,幾乎是古蜀文化的一部分,雖然現代發展比較滯後,但在古時,那也是出了不少茶道名家,茶祖吳理真就是川蜀人,也是道教祖師之一,號甘露道人,是華夏乃至世界有明確文字記載最早的種茶人,被稱為蒙頂山茶祖、茶道大師。
蒙頂山的“萬年青”茶,既是一種極品飲料,也是一味難得的藥材,若是配上長安的千古醴泉,能把神仙魂勾走。茶幫也是靠著川蜀的種種靈茶,站穩了腳跟,成為對外輸出貿易的大戶。
而與茶幫對立的,是菌子幫,這家勢力的主體其實在雲貴,但誰讓九眼市是西南貿易中樞呢,深山老林裡產出的神奇蘑菇基本都得拿到九眼市來,才能賣上好價錢,他們也不知是從哪年開始,跟茶幫勢同水火,三天兩頭就要打架鬧事。
再下來,就是九蠱家,是西南地區白苗、黑苗、花苗、盤瑤、布努瑤等等一大堆少數民族的巫蠱世家,雖然合稱九蠱家,但其實壓根不在一處扎堆,互相也是看不順眼,各自為政,雖然最高修為者也不過金丹境界,但手段陰險狠辣,灸法子特意提點過不要招惹他們。
蜀山社,這個勢力就比較有意思了,成立時間和非想一脈創立的時間幾乎一致,是一幫還珠子的腦殘粉創立的組織。
當年祖師爺的火遍大江南北,其中尤以川蜀最甚,一來,還珠子本身就是川渝人,有同鄉情結;二來,絕頂大乘寫的有鼻子有眼,讓許多散修信以為真,跑上峨眉、青城四處找仙人機緣。
這裡要提一句,道門北遷之後,川蜀的道脈紛紛搬走,除了在凡俗還有些傳承,修行界基本沒人了。
而這些粉絲最後雖然沒有找到仙緣,但志同道合的散修們扎堆聚在一起,如同同好會一般,一字一句的研究還珠子的話,並在天門一撞事件後,將之徹底神化,恨不得成為非想一脈的川蜀分脈,對龍門,特別是非想過來的弟子,態度尤其良好。
但師父不讓陳衍仁跟這幫人走太近,主要是粉絲行為,愛豆不太想買單,這幫子散修沒有成體系的修行功法,照著《蜀山傳》瞎練,隨便自創一點手段,便冠以《地闕金章》《天書三卷》之類的名頭,連法器都照著蜀山傳裡的復刻,除了光影特效頂尖,實戰能力令人汗顏。
而這些幫人,好的不學,只覺得書裡反派帥的可以,紛紛自號“紅髮老祖”“亓南公”“屍毗老人”等等,現在的大頭目還自稱“血魔”,練的是合身一撲的功夫,實在讓當代非想一脈當家人圓法子沒眼看,嚴令本脈弟子,不能跟這些不三不四的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