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在任何行業裡蹦躂,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很快霍志恆便遇到了小影片行業的瓶頸。
在有了二十多萬粉絲之後,關注他的人明顯放緩。
更別提這行內卷的厲害。
華夏這些年留學生不再少數,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做類似的影片,甚至輸出跟他差不多的觀點,這也直接導致漲粉越來越難,錢也越來越難賺。
霍志恆也開始重新審視這個行業,然後總結出了火的要點,蹭流量跟碰瓷。
掛人就是碰瓷的一個好方式。
當然,不能什麼阿貓阿狗都在影片裡掛,要根據他的影片型別來。
比如寧為,一所國內雙一流大學的本科生,就是一個完美的物件。
他粉絲中最有價值的那群人大部分都是不滿國內教育體系,渴望能出國的那群人。
此時霍志恆正在為接下來該拍什麼素材而頭痛著,隨手翻著評論,發現寧為竟然還在評論區活躍,順帶著把他DISS一通,不由得眼睛一亮。
這麼頭鐵的傢伙,他喜歡啊。又一期的影片素材有了。
要知道作為一個每天都要更新的創作型影片主,想素材真的很難咧!
……
倫敦,亨德爾走出門時心情很愉悅。
因為這座霧都迎來了久違的晴朗天氣,在陽光普照之下,整座城市似乎都生動了許多。
跟往常一樣坐到了自己的辦公桌前,開啟電腦,悅耳的“叮咚”聲中,寧為的論文再次被推送到他的面前。
亨德爾大概看了一遍,這個年輕人效率極高的將所有要求修改的地方都已經做了處理,他又專門看了看系統接收到這篇論文的時間,不由得莞爾。
他給了這年輕人兩週時間,誰想這孩子竟然只用了兩小時就完成了修改。
這是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自己的第一篇論文在《自然》上刊載嗎?
亨德爾坐在位置上,雙手合十,考慮了片刻,決定滿足寧為這個小願望,然後他拿起了手機。
“喂,傑克,下一期第一版的內容我希望能做一個小調整。”
“是的,我知道。但我會告訴羅伯特他這篇關於基因治療的文章有重量級評審給出了加急補充意見,希望他對論文中幾個實驗資料做進一步說明,這很正常,我們都知道美國人的反射弧很長,他們經常會在一件事情過去了幾周幾月甚至幾年之後,才突然發現,哦,原來這事情還能有第二種處理方法。”
“是的,我需要改成一篇數學論文。一個篇來自東方那個神奇國家的論文。我這就把論文發過去,希望你能在今天下班前重新完成排版,願上帝保佑你,傑克。”
掛上電話,亨德爾將滑鼠移動到了Accept上,點選,傳送。
隨後開啟郵件系統,編輯了一份簡短的郵件告知了寧為他的論文已經被《自然》錄用,將在下一期《自然》第一版刊載後,然後直接傳送。
給寧為如此禮遇,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
昨天他的老朋友肯恩教授給了他回覆,還告訴了他一個小細節。
這個叫寧為的小夥子不但能說一口流利而標準的英式英語,甚至還是標準的倫敦腔。
比如在最後道別時,寧為在表達親密時用了Mate這個詞,而不是一般其他地方常用的buddy,pal或者dude。
只此一點就讓亨德爾對寧為的好感快要溢位來。
看吧,真正的聰明人當然知道倫敦音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語言,絕對不是那些後來冒起,沒有歷史跟文化沉澱卻還敢自稱世間燈塔的土鱉國家所能比擬的。
這絕對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因為如果現在去問寧為,他大概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當時用了這些俚語。
甚至他自己都還不知道,如果真有需要,他的口音甚至能在美式跟英式之間切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