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遣分派出來之後,鍾浩和徐峰、沈括聚在一起商量。既然這科進士的差遣,官家和政事堂都說不能改變了,那他們只能接受這個結果。
徐峰的差遣是到環慶路的慶州安化縣任主簿,本來他也是很不樂意的。不過眼見一眾新科進士去鬧騰沒有結果,徐峰在東京也沒有背景和靠山,沒有關係和門路可走,他也就接受了這個結果。
沈括的差遣是嵐州的嵐縣縣尉,他倒是沒有什麼意見。沈括智商高絕,可是這情商並不是太高,而且他並不擅長和人打交道,若是在內地州縣,關係錯綜複雜,他反而覺得頭疼。在這邊州縣衙屬官少,不用去應付那些錯綜複雜的關係,他反而覺得歡喜。再說,到了邊州地方,無論是剿匪還抗敵,都能用到他發明的那些玩意兒,他還是很樂意的。發明出東西來,就得用上,那才是令人高興的。
說起來沈括的差遣比之以前算是不升反降。沈括在考中進士之前,就曾擔任過海州沭陽縣主簿。雖然在大宋縣衙屬官裡,縣尉算是三老爺,比之主簿這個四老爺地位還稍微高一些(縣衙中主簿地位高於等同於縣尉的典史,是到了明朝時候的事兒了)。但是這沭陽縣畢竟是內地大縣,而這嵐縣只是邊州小縣,這嵐縣的縣尉級別還比不少沭陽縣的主簿。
不過,這些邊州的縣衙因為大都是中縣、下縣,一般都是隻有縣令,最多安排一個縣尉或是主簿做其屬官。這嵐縣除了縣令外,就屬這縣尉官大了。沈括倒是樂於去這種地方為官,無他,因為人際關係簡單。因此沈括對於去嵐縣做這縣尉,倒是並沒有太大的意見。再說,這進士文官跟以前那種恩蔭是不一樣的,雖然這嵐縣是邊州之地,但是朝廷對他還是會關注的,做出點成績來,還是會提拔的。沈括覺得比之在內地那種一潭死水般的官場,這邊州之地更容易做出些政績。因為若是大刀闊斧的幹,其阻力比之內地肯定會小上許多。
鍾浩對於去麟州雖然也有些不情願,若是有得選,他自然也願意去一處富庶之地,做個撒手不管的閒職通判,好好享受一番。
但是既然朝廷派他到麟州,鍾浩也只能接受。而且麟州也算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之一,那裡還有自己傾注了許多心血的靜羌寨和平西軍,當然還有青陽寨和平羌軍。
徐峰雖然接受了去邊州之地任職的結果,但是從未經歷什麼戰爭或是廝殺的他,對於去邊州之地任職,還有有些忐忑的,主要是離得太近,不太安全啊。
沈括雖然也沒去過邊州之地,但是他卻沒有絲毫的忐忑,反而隱隱有些期待,覺得去了邊州自己才有用武之地。
說起來,徐峰和沈括所去就任的地方算是比鍾浩所去的麟州稍微安全點。
徐峰的差遣所在是在慶州,雖然環慶路也是緣邊一路,但是慶州並不跟西夏直接接壤,其間還有環州和保安軍隔著。而沈括所去的嵐縣屬於嵐州,西邊還有鍾浩所去任職的麟州跟西夏隔著,而且還是在河東。
當下鍾浩和沈括自然對徐峰一番安慰,說道這大宋給夏國有盟約,輕易不會撕破臉的。那邊境上的衝突都是小打小鬧,最多就是在那緣邊的州縣,這慶州跟西夏還隔著環州和保安軍呢,除非發生大規模戰鬥,這党項人不可能威脅到慶州。
安化縣可是慶州的附墎縣、慶州州治所在,而慶州是環慶路路治所在,一眾環慶路的大佬都在慶州呢,不會讓党項人輕易到了慶州。
徐峰一想也是,這環慶路的經略相公、兵馬都總管、慶州知州等可是都在安化縣呢,他們都不怕,自己一個小小縣尉怕什麼。這些大人物就算為了自己的安危,也會把這他們所在的安化縣經營的很是牢靠的。如此一想,徐峰也就放心了。
三人一番聊天,倒是心下安定了一些,等著領賞他們的告身之後去上任。
………………
鍾浩在家準備上任之事時,今日宮中忽然有一個小黃門來傳旨意,讓他進宮面聖。
鍾浩聽了小黃門傳達的旨意,不由的連忙跟著小黃門入宮。
一路上,鍾浩不禁胡思亂想,到底有什麼事兒需要官家召自己進宮見駕。想來想去,應該是關於去登州迎接高麗使者之事兒。
這按照大宋慣例,出了欽命差事回來之後,第一件事兒就是回宮繳旨的。但是鍾浩那次去登州接洽高麗使者的差事兒,本就是在自己休假之時,官家順便給自己安排。而且對於這接洽高麗使者的事情,官家和政事堂當時也沒當個大事兒,自己既沒有欽差儀仗,也沒有正式的聖旨敕命,所以鍾浩也就沒把自己當做欽差。
因此在和金侍郎他們那一行高麗使者接洽完畢,確定他們的來意,安排好他們進京之後,鍾浩便上奏摺把事情彙報了,然後……然後便回家休假去了。
鍾浩壓根就沒打算做完這差事之後,還去進宮繳旨面聖。
鍾浩在去宮中的路上想道,官家定然是因為這接洽高麗使者的事情,召自己去奏對。不然的話,就算官家對自己另眼相看,怕是也不會單獨召見自己。
當下在去宮中的路上時,鍾浩不斷琢磨見了官家怎麼應對。
說起來,來到東京這十幾天這一直忙活,鍾浩還真是把這金侍郎他們這一行高麗使者的事兒忘了,也不知道金侍郎他們這一行高麗使者回國了沒有,還有這大宋和高麗恢復宗藩關係的事情談成了沒有?!
鍾浩不禁拍拍腦袋,暗罵自己忘事,怎麼就忘了去鴻臚寺問問金侍郎他們這一行高麗使者的情況呢!若是知道他們的情況,知道他們這一行高麗使團跟大宋談得這宋麗重新恢復宗藩關係的事情的進展,進宮奏對時應該能容易一些。
不過此時也無法可想,只能到了宮中之時,就官家的問題隨即應對了。
那個小黃門領著鍾浩一路穿宮過殿,來到垂拱殿。
官家趙禎正在御案之後批閱奏摺,王漸手持拂塵站在官家身後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