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軍的衝鋒戰鼓依舊在拼命的擂動,交趾軍的前陣戰士依舊在拼命的廝殺,哪怕他們對西軍造成的損害很小,哪怕基本上都是一邊倒的屠殺,但交趾軍的前陣的戰士卻依舊在那忘我的衝鋒。
雖然交趾軍的無論是陣戰的配合,還是武器裝備的質量,抑或是單兵的戰力都比西軍要差上一截,但是他們打仗有一股狠勁兒,這打仗計程車氣絕對不必西軍的戰士低,起碼到現在為止是這樣。
李德安其實不是對手下的那些將官們的請求去增援的話一點也無動於衷,而是覺得現在真的是還不到時候。
看著自家交趾軍前陣的戰士不斷的有人倒下,他其實也心痛無比,比其他人還要心痛。那些可都是他坐鎮交趾北境的依仗啊,每倒下一個戰士,都是削弱他的一份實力啊,他自然也是心疼。但他作為一軍主帥必須保持冷靜的心態,才能指揮自己的部下取得勝利。
那西軍步兵雁翎陣配合嚴密,法度森嚴,攻守有度,確實是很難攻破。而且關鍵是那西軍雁翎陣外圍並不大,和交趾軍接戰面很小,所以可以集中力量攻擊。而交趾軍的前陣空有兩萬戰士,但實際在區域性人數還是吃虧的。
因為西軍的雁翎陣外圍小,所以交趾軍與其接戰的面兒其實不大,只有衝在前面的戰士在和那些西軍外圍戰士戰鬥,而後面的交趾軍戰士,並不能和西軍的雁翎陣接觸,只能等前面的交趾軍戰士倒下後,後面的交趾軍戰士才能和西軍的長槍兵接戰,因此交趾軍的人數優勢其實並無從發揮。
因此,李德安在西軍的雁翎陣在交趾軍中進行肆無忌憚的穿插肆虐時,他並沒有下令去增援。因為就算派上再多的交趾軍去,和西軍雁翎陣的接戰面還是那麼大,很難起到什麼大的作用。
當西軍的戰鼓聲一變,西軍的雁翎陣隨即變成無數個分散的小梅花陣,包圍了被分割成兩部分的那些交趾軍士兵時,李德安的眼神一下子變得凌厲起來。他知道交趾軍的機會來了。
當下,他立即點出交趾軍的一員悍將,也就是剛才嚷嚷著要去增援的聲音最大的那個將官,讓他帶著一萬交趾軍去對那些包圍交趾軍前陣戰士的西軍士兵,實行反包圍。
李德安有些慶幸,這是西軍給自己機會啊。本來若是西軍的雁翎陣若是對那些交趾軍只是反覆穿插掃蕩,來回清剿的話,李德安還真有些拿那西軍步兵組成的雁翎陣沒辦法。怕是隻能空看著西軍的雁翎陣把自己的交趾軍前陣擊潰,或是自己主動鳴金收兵,讓他們撤回來。
而現在,西軍自斷大腿,將那犀利的的雁翎陣拆分,去包圍剿殺他們交趾軍的前陣,簡直是令李德安大喜不已。
那西軍的主帥大概忘了他們西軍只有那一萬步兵,而交趾軍可還只是派出了前陣呢。西軍的步兵妄圖去包圍全部剿殺那些交趾軍前陣戰士,顯然在李德安看來,這實在是太貪心了。你說你們一共一萬步兵,只是擊潰我們那交趾軍前陣就夠了,還妄想著全部剿殺,這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當然,李德安對西軍主帥的這個貪心的舉動,很是歡迎。正是因為西軍的貪心,妄圖全部剿殺自家那些前陣的戰士,才給了他派增援部隊反包圍那些西軍士兵的機會。
當下,那個彪悍的將官帶著一萬交趾軍衝了上去,準備對那些包圍自己前陣戰士的西軍士兵進行反包圍,以便和那些被包圍的前陣戰士來個內外開花,裡應外合。
剩下的兩萬交趾軍則在李德安的指揮下,嚴陣以待,防備在山坡上的那些西軍騎兵的衝擊。
李德安現在很是鬆了一口,己方陣地離得那正在交戰兩軍步兵很近,只要那些增援的交趾軍把西軍的戰士包圍起來,裡外夾擊,進入混戰廝殺模式,交趾軍巨大的人數優勢便可以發揮出來了。
而且一旦進入混戰模式,西軍已經沒有步兵可以上來增援了,而騎兵也沒法對處於犬牙交錯的混戰中的西軍步兵進行支援。因為騎兵衝擊時,都是衝進敵陣進行無差別攻擊,對於混戰的在一起的雙方,根本沒有辦法。疾速衝鋒的戰馬,根本沒有辦法避開那些己方的戰士,而單獨衝擊敵方計程車兵。
所以,李德安現在覺得只要他帶領這些手下的這兩萬人組成的密集槍陣,能抵擋住西軍騎兵的衝擊,這場仗便贏定了。
那些西軍騎兵沒法對和交趾軍混戰在一起的自家步兵進行支援,自然也不會看著自家的步兵被消滅掉。最有可能的便是來攻擊自己這交趾軍中軍,以施“圍魏救趙”之策。若是能將自己所在的交趾軍中軍沖垮,必定能讓自家交趾軍的前陣戰士和派出去增援的戰士分心,放鬆對西軍步兵的壓力。
當李德安自忖自己的這兩萬大軍組成的密集槍陣,已經厚度足夠了,肯定能防住西軍騎兵的衝擊。而且他為了防備西軍的騎兵,特地選了這處崎嶇不平的地方,作為佈陣之地。騎兵快速衝鋒時,在這種崎嶇不平之地,很容易折斷馬腿。再有便是此處正是處在一個上坡,西軍騎兵若是衝上來,其馬勢必定減緩很多,更難衝破交趾軍的厚度很大的密集槍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