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年輕的皇帝也確實是倚重他們東林黨才將為禍多年的閹黨剷除。
王雙看著眼前的老頭,臉色慢慢的沉下來,眼神犀利看著他。這是官場上慣用的小招數。但王雙很快發現這對上韓爌似乎沒什麼用。因為,大臣奏對時要低頭,不能去看皇帝的臉。
王雙只能改變策略,拍一下桌子,佯怒道:“韓閣老,朕在朝堂之上說出的話,金口玉言,豈有更改的餘地?”
韓爌哪裡怕皇帝的怒火?可以明白的說,皇帝現在想要罷免他的首輔之位都難。做著表面功夫,忙站起來,躬身道:“臣惶恐。”再勸道:“陛下,秦地賊寇四起,或招撫,或剿滅。楊鶴主撫。朝廷用洪承疇是主剿之意?朝廷方略旦夕變化,臣恐秦地百姓無所適從。”
王雙心想:“扯你孃的淡去吧。老百姓要造反還管你朝廷的策略變化?大旱,外加賦稅過重。這才是明末農民造反的原因。明末的統治階級太過於貪婪了!”
“韓閣老,這天下究竟是你的天下,還是朕的天下?”王雙冷聲的道。
韓爌心裡很想回一句:“眾正盈朝,聖天子垂拱而治。如當年孝宗皇帝舊事。”但聽皇帝這陰沉的語氣和態度,以他的官場經驗立即就知道不能硬頂。恭敬的道:“臣不敢聞。太祖高皇帝驅逐韃虜據有天下。得國之正無過於太祖。臣遵旨。”
王雙便點點頭,讓韓爌退出去。然後,心裡長長的出一口氣,拿手指揉著眉心。
一把手終究是一把手。他在體制內混了十年,這點還是懂的。所以,他是靠著皇帝的名份,以及自己堅強的意志將這件事情推行下去。韓爌絕無可能和他硬槓!
但是有句話叫做: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他不能每次都透過這樣的方式去施政。
而且,這還只是涉及到一個人事問題,就引得韓爌這樣做派,要是涉及到利益呢?
不過,他其實蠻希望韓爌剛才當面辭職,那他立即會批准。按理說,首輔辭職要有來有回,最少得辭職數次才會批准。這方是閣臣的體面。但是,辭職就批准,不是沒有先例。
弘治皇帝登基後,成化朝的首輔萬安只辭職一次就被批准。
不過很明顯韓爌沒有上當。
…
…
小雨如注,順著乾清宮的紅瓦往下嘩嘩流淌著,雨勢似乎變大了些。
韓爌板著臉出來。李標、錢龍錫兩人見狀,心裡一磕磣,趕緊問道:“韓大人,聖上是何意?”
韓爌搖搖頭,“聖上執意以洪承疇為三邊總督。”
李標、錢龍錫兩人一呆。
李標是萬曆三十五年的進士,時年四十多歲,性情要耿直的多,感嘆道:“聖上不聽閣臣之言,任性而為。國事多艱啊!”
韓爌重重的嘆口氣。
當天晚上,京城的文官圈子裡就有流言浮動:今上剛愎自用、威福自專,恐國事多艱。訊息慢慢的流傳著,如水面下的暗流在湧動。
大明朝的言官們,向來是以能挨皇帝的板子(廷杖)為榮。上書罵皇帝,那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大把的人願意賣直邀名。只要捱了板子立即就是天下名士,名望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