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山下傾河城,傾河城下秦王陵。
這句話流傳幾百年,傾河城也因此,曾被人到處翻找過。
就差滿城掘地三尺,卻始終沒有找到“秦王陵”的地址,更別提入口。
但此刻,四張古籍投影出的光影地圖,合併一起後,不僅標記出了“秦王陵”的詳細地址,還告知了入口。
天水河!
幾百年來,無人知曉在哪的“秦王陵”,位於天水河下方!
具體地點是天水河下游。
至於入口,需要外力相助,才能找到。
每個月的月圓之夜,當月光傾斜照耀天水河南岸公雞山的山頂,雞冠所在的河中投影,就是“秦王陵”入口!
按照光影地圖呈現出的文字描述,“秦王陵”的入口,是天水河河床下,一口隱藏的泉眼。
天水河源頭儘管是青雲山脈,但河段中的地下泉眼,也不在少數。
正因為如此,幾千年來,天水河的河水,從不幹枯。
自青雲山脈起始,流經傾河城,往東南方向,一路奔騰,匯合其它大河,最終流入大海。
兩岸靠近的城市,自古以來,靠著天水河養活的民眾不知多少。
河水從不枯竭,位於天水河下方的“秦王陵”,自然沒人知曉。
至於當年是怎麼將“秦王陵”放在天水河下的,就不得而知的。
以蘇景行的估計,“秦王陵”的陵墓,應該是直接在原有的地下空洞裡改建而來。
就像凝神果樹所在的地下空洞,屬於天然洞穴。
不是天然空洞,想在天水河下挖出一個大陵墓,難度不是一般大。
即使能做到,工程量也隱瞞不了,調動的人手,沒有一兩千,根本做不到。
而那麼多人施工,陵墓的位置又緊靠古傾河城,不可能掩蓋住所有資訊。
因此,唯一的可能,就是直接佔據一個地下空洞。
現在,這個洞穴找到了,入口也清晰了。
剩下要做的,就是等。
等月圓之夜!
“今天還是月初,等月中,還得半個月。”
蘇景行呢喃,讓大白鵝停止放光。
四本古籍緊跟著,停止吸收天地能量,慢慢恢復原狀,從空中掉落。
蘇景行伸手接住,收進掌心空間。
以防萬一,這四本古籍,還是暫時留著比較穩妥。
“嘎嘎~!”
大白鵝煽動翅膀,叫喚兩聲。
“不用了,暫時可以了。”蘇景行聽在耳中,謝道,“後面不用再放光,如果還需要,我會再來找鵝兄的。”
“嘎嘎~!”
大白鵝煽動翅膀,緩緩騰空而起,“嘎嘎~!嘎嘎嘎!”
一邊快速叫喚,一邊往空中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