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最快 寺廟中有擾嚷不堪的地方,.XinniePo
兩人上了香油錢,寺僧知客便很客氣了,尋了一處可容幾人坐的小亭,又叫上奉茶來,然後略坐一會兒,便很識起的告辭走人了。
如此這般,倒有點坐而論道的意思了。
“原德兄,近來朝局更張,不知道原德兄心中想法如何,此地除了你我再無第二人,可以暢所欲言了。”
張佳木不是那種暢談竟日而不知所云的那一類人,他說話,直截而有力量,在一開始的時候叫李賢這樣的文官極為不適,時間久了,倒也聽習慣了。
這般單刀直入,李賢只是微微一笑,然後自管自的啜茶慢飲,半響過後,才道:“我想,太保召我到這裡來,不會是來間我的意見如何吧。”
這般回答,張佳木倒是尷尬的很了。
這麼些天下來,內閣等於是他的副手,其實就算是他自己,也是把內閣當自己的秘書班子來用。
大權在手,諸事順暢,所以格外的隨心所欲。
此時李賢這麼一說,張佳木忙起身,雙手合掌,連揖了幾下,然後笑道:“原德這麼說,我只能揖謝了。”
李賢平素很是謙遜沖淡,絕不會受張佳木的禮,但此時卻是安知若素,坐在原地,等張佳木揖完了,他才道:“原是不該受太保的禮,委實當不得。但,最近內閣所為,盡在賢一身,這麼一想,倒是隻能坐受了。”
這般說法,張佳木唯有微笑以對,彼此知心,倒不必說太多了。
當下兩人又是飲茶,過了一會兒,李賢才道:“我看太保所為,取法唐宋的多些,那麼我要請問,是不是就此為止?”
“以原德兄來看呢?”
“這,我無可措詞了。”
今日秘會,李賢其實猜到了幾分。但,以他的身份地位斷然不會先出口,所以索性試探兩句,但張佳木反探回來,李賢便索性閉口不言了。
“原德,這麼多天下來,咱們多置了不少監寺部寺,地方行政也改了,吏員也多了,國家收入也多了。但,我要和你說,這不過只是開始而已。”
因為心中已經有了準備,李賢並沒有被張佳木的話所震驚,只是皺著眉,把手中茶杯放下,.XinniePo
“三件大事,必須做的大事。”張佳木看著李賢,緩緩道:“第一件就是火耗歸公,斷了貪官的路,所謂改吏治就是這一條的帶來的收益,原德,你也看到了成效如何。”
“是的,最近地方來報,大半的火耗全數歸公。今年的收入,火耗歸公以後,折銀要多出百萬以上,糧食在二百萬石以上,去掉地方改制的支出,還餘下很多。至於商稅攤派,所省的當也在百萬以上,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矣。”
明朝的地稅商稅向來很多,以準安關為例,在到了崇禎年間開海貿易多年之後,那麼重要的關口一年的商稅才是四萬多兩銀子,而到了清朝,殺落了滾滾人頭之後,就是六十萬一年。
這是多少倍的差距?
火耗一歸公,商稅和攤派一整理,果然政府的收益大增,就算去掉增強了中央集權的必要開支,地方到中央,都會薦下一大筆錢。
在從正統到萬曆年間的一百多年裡,明朝的全部財政收入就是銀二百五十萬兩,糧食起伏不定,明早期到中期,米和麥子的收入高些,但每年也會減免數百萬石的賦稅不等,到了明晚期,糧食收入銳減,而白銀收入劇增。
當然,明的財政失敗之處是不必多說的,商稅是統一的,地稅也是統一的,放在西北太多,放在江南太少,糧食賦稅也是如此,放在陝北是要命的賦稅,放在江南,也不值一提。
大明是一個完全沒有辦法發揮自己能力的國家,沒有關銳,沒有數字管理,沒有通用體制,沒有會計制度,銀行,民法,和技術。稅制二百多年不變,對富商和士伸同樣的沒有辦法,賬面上的俸祿極其菲薄,而實際貪汙的損耗又極為驚人。
生鐵的產量到達幾千噸的時候,稅收才是幾十噸,不知道多少官員中飽和商人發了大財,官府卻窮的要當褲子。
事實上就是到了明末那些年,沿海的商人富的流油,朝廷卻收不到一毛錢的關稅,崇禎在北京窮的穿打補丁的衣服……,真是失敗中的失敗!
人的失敗好辦,制度的失敗就很叫人頭疼了。
張佳木所說的幾件大事,第一件用來改革俸祿制度,實在也是抓到了箇中的要點。
不把官員集團這個龐然大物哄好,如何能談改革官制和吏制,又如何談及火耗歸公後的好處?
怕是官員會全部和他拼命,他手中的幾萬人,能把全天下計程車紳全那殺光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