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定在了十一月三、四、五三天,永城婺劇團的《莎士比亞與湯顯祖》,將在上海人民廣場邊上的上海大劇院公演。
張晨和譚淑珍,都擔心票賣不出去,沒有人看,到時候整個劇場空空蕩蕩,只有前面幾排,請來的那些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那是多麼難看的場面。
譚淑珍讓老萬做好準備,到時就讓他們公司所有的人都去看戲,連那些建築工人也都請去,張晨和小米說,到時讓公司裡的人都去,還讓小米想辦法再動員一些人,又打電話問慧娟,三個酒店,能不能湊出來一些人。
慧娟有點為難,她說:“張大哥,那個時候,正是晚餐最忙的時候,人抽不開啊,要是等晚餐結束過去,大概只能看到下半場了。”
張晨想想有道理,和慧娟說,算了,你們酒店就算了。
劉芸和張晨說,我公司的人也可以連看三天。
小芳問他們:“姐夫、珍珍姐,人還夠不夠,不夠的話,我請我合作的工廠幫幫忙,讓他們派工人過去。”
二貨和張晨說:“指導員,不用那麼麻煩,我這裡帶三百個人過去沒有問題,只要你一聲令下。”
“你那裡哪裡來這麼多人?”張晨問,“你那些裝卸工不用裝卸貨物了?”
“哪裡用得了裝卸工,逼養的,我讓他們租倉庫的,每個單位派兩個人,不就夠了。”二貨說。
張晨和譚淑珍算算,這樣人怎麼應該也差不多了,場面不會太難看。
沒有想到,離演出還有三天,雯雯告訴張晨,票已經全部賣光了,一張不剩,還不夠賣。
張晨嚇了一跳,問:“怎麼可能?上海那地方,現在就是演滬劇也坐不滿,何況是婺劇,上海人有幾個知道婺劇的?你以為是周立波的海派清口?”
雯雯白了他一眼,說:“老大,你也太官僚,太那個什麼,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的那個什麼成語了。你以為我們的粉絲都是假人,是數字?告訴你,演出的訊息在網上一發布,當天就賣掉一半的票了。”
“真的嗎?”張晨問,“都是些什麼人來看啊?”
“什麼人都有,全國各地的都有,當然是以上海和附近的居多,反正杭城和蘇州坐高鐵去的也不少。”雯雯說。
張晨還是不相信,上了向南和永城婺劇團的微博看看,果然上面討論得很熱烈,還有很多人在詢問有沒有票。
張晨翻到最前面釋出的那條微博,發現雯雯寫的是全國今年只公演三天,錯過就沒有了,怪不得粉絲會這麼踴躍。
“怎麼樣,老大,幹得漂不漂亮?”雯雯得意地問。
張晨說漂亮,確實漂亮,對了,你請的明星呢?
雯雯把三天,每天會來的哪幾個明星告訴了張晨,張晨又吃了一驚,問,這麼多,一共需要多少出場費?
“什麼出場費,讓他們蹭我們南南的熱度,是給他們面子了,還要出場費?我告訴他們有哪些哪些媒體會來報道,還有哪些哪些人會出席,他們屁顛屁顛就來了,當然,我也威脅了幾個。”雯雯說。
“你威脅什麼了?”張晨問。
“我威脅她們,不給我面子的話,我派集裝箱車子,堵到她們家門口去。”雯雯說,“我現在可以雯總,集裝箱車可以調一個連。”
張晨哈哈大笑。
統計之後,來的嘉賓還真的是不少,有雯雯請的,有柳青幫助請的,柳青他們也會來做現場報道,並對張晨進行專訪。
向南自己打電話,邀請了這段時間在蘇州的白先勇老師,白先勇老師三號那天,也會蒞臨。
北京的媒體,南方的媒體,上海的媒體,加上許文輝動員了杭城本地的媒體,都會到現場進行報道。
雖然最後能決定向南他們能不能去北京的,是省文化廳,但那些評委和領導人在杭城本地,杭城本地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對他們也會形成壓力。
到了演出那天,張晨坐在下面觀眾席裡,陪著專家和領導,張晨朝整個劇場看看,暗暗吃了一驚,他發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觀眾都是年輕人。
在坐的專家也納悶了,大家都在嘀嘀咕咕說,怎麼有這麼多的年輕人會來看戲?
只有坐在前排的白先勇先生微微笑著,他說,我們《牡丹亭》演出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邊上馬上有人接過話茬,嘆道,看樣子不是戲劇沒落了,沒有人看戲,是我們沒有合適的戲給他們看。
張晨坐在那裡,雖然對這樣的狀況很滿意,但心裡還是很忐忑的,他知道年輕人喜歡湊熱鬧,喜歡追星,追得還有點瘋狂,但年輕人也是最不會買賬的,他擔心看到一半的時候,他們會不會一個個站起來離場了。
譚淑珍在後臺,她也看到了下面的情況,她比自己上臺還要緊張,一個個演員交待過去,特別是向南,她是叮囑了又叮囑,向南笑著和她說:
“媽,我原來一點也不緊張的,結果被你說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