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從臨摹開始。
如何臨摹,對所臨摹的作品必先分析好遠近,構造,主次,深淺濃淡。
在調色的時候,先從主體下筆,還要注意控制好筆的水分,這是技法。
臨畫時,必須要視真跡如無物,因水墨寫意畫筆勢連貫,雖筆斷而氣連,無需拘泥臨本處處吻合,追求形似而忽略神似。
要理解作品所表達的精氣神。
所以,臨摹不需要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這不是臨摹學習之目的。
臨摹,是為了掌握其筆墨技法,感受作者的真意,形似而無神,就本末倒置。
這不是蘇亦追求的境界。
然而,就是如此,等他繪畫完畢。
看著惟妙惟肖的蘇亦版《俏也不爭春》,眾人都忍不住感慨。
真快。
這是眾人的第一個反應。
熟能生巧,不是說說而已。
要不是經過無數遍的臨摹,誰又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畫完一副如此高質量的140X98篇幅的畫作呢。
渾然天成。
美輪美奐。
妙筆生花。
栩栩如生。
……
不管用以上哪一個詞彙來形容,都不為過。
然而,完成畫作的速度快,只是錦上添花卻不是至關重要的,繪畫的核心精髓,依舊是精氣神。
然而,對於臨摹,只需要做到第一個境界,像就可以。
所以,蘇亦的畫作完畢,給眾人的感覺,像卻不那麼像。
有著自己的精神氣。
因蘇亦不是簡單的臨摹,他在創作作品的時候,融入了自己的理解。
俏也不爭春,並非臘梅跟春沒有關聯,它是有關聯的,因為,它不爭春卻報春,不然,怎麼會有“只把春來報呢”,這句詞句呢。
這個時候,眾人都驚訝不已。
誰也沒有想到關老隨便點了一個學生的上來作畫,就有這樣的影響力,真的不容小覷。
所以在場的眾人都很好奇,眼前的少年,究竟是什麼是誰的學生。
甚至,一些坐在前面的國畫系老師都忍不住動心了,都開始談論起來。
“這仔可以啊,先不論他的技法,也不說他的基本功,僅僅是這個心態就非同一般。”
“能夠在關院長的面前,如此鎮定自若,就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所以,不管他的基本功如何,都可以培養了。”
“人家基本功也不差,技法嫻熟,僅僅是勾勒的線條,就看出來小夥子功底不一般,所以肯定是有師承的。”
“說吧,這仔到底是你們誰的學生。”
“老吳,是你的吧,小夥子的筆鋒,跟你挺像的,而且還是快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