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不少博物館的文物陳列,存在著“以物為主”和內容形式單一的現象,因而限制了博物館社會功能的發揮。
博物館文物陳列的宗旨,具有與觀眾交流文物的歷史文化內涵,文物陳列的側重點是對文物歷史資訊的揭示和詮釋。
然而,蘇亦認為文物陳列應充分考慮文物的性質、市場經濟與觀眾需求、博物館社會功能發揮等問題;文物的背景知識展示和展品的編排,要綜合展現文明的發展歷程;在文物陳列的內容形式上,要力求生動和多樣化,增加參與性的動態陳列;知識難度的定位,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傳播,也要兼顧專業性和學術性,以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需求。
博物館陳列是指在一定的空間內,博物館以文物標本為基礎,配合適當的附屬展品,按照定的主題序列和藝術形式組合成的、進行直觀教育、傳播文化科學資訊和提供審美欣賞的展品群體12%。
建國以後,我國的歷史博物館陳列普遍為千篇一律的通史陳列,陳列方法為最傳統的“點線面、繞牆轉”。陳列手段單一,基本為展框、鏡框.加版面的老三件。
上世紀80年代,作為“七五”計劃的重點專案,我國的第一座現代化博物館在西安興建。從此,全國各地開始了大型的新館建設和舊館改造,現代化博物館如雨後春筍在各地.大量湧現。隨之而來的是博物館陳列的現代化改革,展覽內容側重於體現地區特色.在陳列方法上加入了復原陳列,重視燈光音樂的運用,湧現出批精品展覽。
這次變革在當時無疑具有進步意義,給人以耳日一新的感受。在這一次的改革中,“以物為主”成為最重要的原則,一.切陳列手段都為了突出“物”的主體地位,柔和的背景燈光配以明亮的聚光燈,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然而,人們期望帶來的轟動效應卻沒有出現,時至今日,“不景氣”仍是我國大多數博物館的基本現狀。
究其原由“以物為主”的陳列原則忽視了博物館觀眾的需求,他們想透過參觀獲取的知識僅在“物”的背後隱約呈現.這樣的展覽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專家叫好而觀眾不買賬。
於是,“以人為本”的陳列理念被提了出來。所謂“以人為本”的陳列就是在陳列的過程中要堅持從觀眾角度出發的原則,陳列的內容和形式應滿足觀眾的需求。對於這一原則,近年來各博物館一直在不停地探索,但改革的重點多放在聲、光、電多媒體等現代化陳列手段的應用之上,卻忽略了內容設計的變革才是博物館陳列改革的根本。
我國許多歷史博物館的文物陳列都以展示文物的物理形狀為主,缺乏對文物內蘊知識的闡釋,對文物的文字介紹往往僅限於名稱、年代、出土地.點、館藏單位卡片式的簡單說明。筆者認為,博物館文物陳列的根本宗旨是透過文物展覽的方式與觀眾交流文物的歷史內涵,使觀眾在博物館提供的文化服務中瞭解歷史接受教育。這是由文物的性質、市場經濟與觀眾需求.博物館的社會功能所決定的..
文物是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物質遺存。所以,文物具有雙重性質:一是物質性,即文物的物理形態;二是歷史性,即文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資訊,它們都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各個歷史階段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軌跡,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階段的社會制度.人類社會活動、社會關係以及人類與自然界的關係,都或多或少地展現了各個歷史階段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所取得的成就。
文物的歷史性是文物的本質屬性,是文物區別於其他任何物質的特性,也是文物真正的價值所在。
博物館雖然是一種公益性、非盈利性的機構,但在我國市場經濟已深入到社會各個層面的今天,博物館與市場經濟也有了密切的聯絡。
尤其是博物館的文物展覽.其實質就是向社會提供一種服務性質的文化產品。它有著藏品研究、陳列設計與佈置展覽等工藝流程、廣告宣傳等營銷手段,中間也產生著各種各樣的成本。這種產品的消費者,就是社會公眾,人們參觀文物展覽,即博物館的產品實現銷售的過程.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對產品擁有選擇和自由消費的權利。社會公眾參觀文物陳列的行為是自發的,是受其消費需求驅動的。
而這一需求的產生是由文物的特性決定的,文物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這是其他物品無法取代的。
因此,公眾參觀文物陳列的主要需求,不是欣賞文物外表的物理形狀,而是希望透過文物來了解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獲取文物方面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在市場經濟中,社會資源透過產品的優勝劣汰來達到最佳化配置,文化產品如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其產品將會被市場淘汰。同樣,博物館文物陳列能否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也是博物館文物展覽成功與否的關鍵。
當前,博物館對公眾的免費開放已逐步成為現實,但這並不等於說博物館就可以不顧或忽視經濟效益,因為對公眾免費的背後是政府在財政上的更大投入,而財政收入大部分是從納稅人那裡得來的。只有辦好陳.列展覽,充分滿足觀眾需求,實現社會效益,其經濟效益也才能得以體現。
博物館是社會公益性組織,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功能,而我國曆史類博物館的主要社會功能,就是透過文物展覽,使觀眾瞭解人類歷史的發展線索,瞭解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從中獲取知識受到教育,從而提升民族的自信心和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蘇亦倘若博物館的文物陳列缺乏必要的知識資訊量,觀眾從中獲取的知識便受到侷限,其社會功能也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