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區域的文物,大家從南面開始,再到西面,接著是北面,最後就是東面,東面標誌性的建築物就是第一體育館。
至此,未名湖區域的文物都給他們逛一遍。至於博雅塔,大家都自動跳過了。
在宿白先生的古建課堂上,蘇亦講的東西都超綱。那課堂筆記整理出來,就是非常豐富的資料。
然而,燕園那麼大,不只有未名湖區域,要劃分割槽域的話,還有西校門區域、燕園南區、燕園北區、燕園西區、燕園東區?好吧,燕園東區只有一個燕東園。
這是一個持續很長時間的圖書編著工程,同學們基本上只有週末的時間參與其中。
而且,往後的時間,這項活動也要分組了,這是編著系列書籍最常用的方式,不同的歷史朝代交給不同的學者來完成,最後由編輯組稿。
蘇亦也開始分配任務。
王訊一個組、張新一個組、蔣祖隸一個組、此外黃鶯歌一個組,除了黃鶯歌之外,另外三人都是古建保護協會的骨幹,理應起到帶頭作用。
而黃鶯歌領一組也是應該的,作為一個學生團體,而且還是一個全校規模的學生團體,不應該侷限於他們考古專業兩個版,其他專業的學生也會加入其中。
就算短時間內,都侷限於歷史系,但未來肯定要呼籲其他院系的學生加入其中。
這個方面由黃鶯歌這個學生學習部的部長來負責,再合適不過。要論組織能力,這姑娘當會長都沒有問題。
最後一個組由他來負責,嗯,他負責燕東園這一組,全組只有他一個人,一個人就是一個組。
原因很簡單,他每一個週末都需要跑燕東園,前段時間還手繪了大量燕東園建築素描圖,到時候,配合上他拍攝的照片,影象資料就非常豐富。
他編著的燕園文物史,肯定要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要著重表現出考古人偏好,圖文並茂。
所以,能供提供圖片的,全部提供圖片,到時候印刷問題再慢慢考慮。
反正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把一體逛完之後,等蘇亦分配任務分組的時候,王訊還說,“小師兄,你說咱們能不能在元旦之前,把全部資料都整理出來啊。”
“不需要那麼著急,慢慢來,能夠在開學之前把這塊搞定就行了。”蘇亦說道。
“為什麼是開學之前?”張辛問道。
黃鶯歌幫忙解釋,“小師兄應該是想要趁著下一屆新生來之前完成史料的編撰,到時候,不管是招新還是呼籲新生保護燕園古建文物都方便很多了,是不是?”
蘇亦點了點頭,他的想法跟黃鶯歌不謀而合,差不多就是這樣。
至於向全國各地去宣傳燕園文物的重要性,暫時還沒有這個能力,估計很少有出版社出版他們這書,就算有出版社願意出版,這書銷量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主要是太偏門。
當然,能夠出版肯定是最好的。
每賣出一本,對於燕園文物都是一個極好的宣傳,這東西積少成多,長年累月下去,說不定就會成為經典呢。
畢竟對北大嚮往之人,可不在少數。
當然,要論傳播效率來說,文字資料肯定沒法跟影片資料相比較。
這年代,沒法給這些文物拍攝影片資料了,原因很簡單,條件不允許。
前世,有一部專門拍清華的電影叫《無問西東》,那麼有沒有專門拍北大學子的電影呢?
暫時沒有。
但陳可辛的《中國合夥人》卻有大量的取景地是在北大燕園。
蘇亦他們逛過的這些東西,這部電影畫面裡面都過一些呈現。
不全,但,拍得挺美。
電影導演的對鏡頭美感的呈現,是可以一頭扎進觀眾的心間,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不過老俞曾經說過,他沒有電影裡面的成東青那麼猥瑣,至少在追女朋友這事上,沒那麼猥瑣。
電影裡面,成東青第一次認識杜鵑,哦,不,是蘇梅,他倆在圖書館裡面認識的畫面挺有趣的。
這挺符合蘇亦現在所在的年代,所呈現出來的東西。
電影裡面把時間背景放在80年開始,因為這一年,老於考了三年以後,終於考上北大西語系了。
現在已經1978年十二月份了,很快,1979年就要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