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自從蹭過一節趙先生的課以後,蘇亦就蹭課上癮了。
就算沒課,也都喜歡去找對方。
因為,蘇亦是真相學攝影,前世用的是數碼相機,好多慣用的常識都不適用了。
這年頭,相機不便宜,膠捲也不便宜,一按下快門,一張膠捲就沒有了,一卷膠捲不夠幾次造。而且對光線運用不好,還容易曝光,一曝光膠捲就廢了,而且,曝不曝光,還不知道,還要等去暗室看膠捲底片,哪裡像數碼相機隨時隨地的觀看。
尤其是富士XT4這樣的微單,又文青又好看又可以拍vlog還可以翻屏,絕對是給妹子拍片神器。
然而,七十年代哪有這樣的幸運。
快門一按都是錢。
這年代的相機,除了樣子復古,充滿時代感,質感方面吊打大部分塑膠感極強的相機之外,想要拍一張可以看得過去的照片,相當不容易。
有時候,為了防止曝光,還要多拍一兩張保一保。
蘇亦是見過相機的。
他對這個時代的相機也不陌生。
尤其是單反,他小叔單位就有一臺珠江s201相機,而且,還是78年生產的。
之前,在會城鎮待著的時候,就沒啥蹭著用這款相機。
這塊相機,雖然使用珠江當品牌,但它的生成廠家跟廣東沒啥關係,是四川幾家軍工企業聯合生產的照相機,後來各自生產,因為價格比較高,當時的價格在500元以上,主要是公安系統配備的相機。
實際上,72年的時候,珠江單反就已經是誕生了,一大堆具有軍工背景的儀器廠,與廣州輕工業產業進出口公司洽談,然後決定產生35mm單反鏡頭放光相機,就是珠江s201,不過這款相機一直到78年才正式生產。
不過這款相機也是山寨模仿。
就是模仿海鷗DF系列,而海鷗DF系列,則是以日本美能達為範本,都是相互山寨。
反正,改革開放之前,國內壓根就沒有智慧財產權這一說。
國產相機產業,後來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在這個方面就吃了很多大虧。
不過珠江S201的質感很不錯,都是由金屬件組合而成,可以算是時下國內最好的單反相機了。
甚至,後來,珠江照相機火了以後,關於這一商標的爭議就出來了。
87年的時候,廣州照相機廠的“珠江”商標先行完成商標登記,四川的“珠江”商標不能使用,原廣州照相機廠生產摺疊式照相機和雙鏡頭反光等照相機,全部使用“珠江”商標。廣州毗鄰香港,廣州企業有較多機會接近和了解西方社會狀況,完成商標註冊應是理所當然的事。
四川這邊的廠家,就慘了。
只能被迫把商標改為“明佳”,花費高額的廣告費作宣傳,但效果很不理想。
這個就是品牌的重要性。
後來,由於國外照相機大量流入中國市場,劇烈的市場競爭使負債累累的廣州照相機廠出現經營不良,1998年宣告破產,“珠江”商標被單獨拍賣。得知此訊息的重慶廠家決定要拿回“珠江”商標,終於中標,並獲得成功。當時拍賣出現白熱化,預測應為9000元,最終中標時高達40萬元。
還是中國智慧財產權法一個極為重要的案例。
那麼現在珠江照相機去哪裡了呢?
涼透了!
當年國內那麼多熱火朝天的相機品牌,幾乎全軍覆沒,有人說,民族相機廠自廢武功,才導致後來在相機行業才沒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