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的故事講完了。
然而,蘇亦的事情並沒有完。
黎新葉跟方靈強烈要求,他出一本漫畫集,嗯,就是千與千尋的故事。
因為蘇亦跟她們描述的故事太有畫面感了,就好像真實發生在這個世界上一樣。於是,方靈就提議蘇亦可以把整個故事都用漫畫的故事畫出來。
嗯,千尋的形象就是嬰兒肥的黎新葉版本。
屬於魔改版。
蘇亦也沒有拒絕。
他在畫千尋的漫畫形象的時候,並沒有按照原版形象,而是把黎新葉部分臉部輪廓融入了千尋的形象。
這樣一來,千尋的大包子臉,就變成黎新葉的鵝蛋臉了,只不過有點嬰兒肥。
這個形象好不好?
對於蘇亦或者黎新葉來說自然是極好的,就是他們兩人之間的一個小互動。
甚至,故事結束以後,黎新葉還說,自己可以把這些故事整理成文字,到時候,配上蘇亦的漫畫集,有機會都可以投給出版社出版了。
當然,這只是美好幻想了。
這年頭,想要出版一本書極難。
北大這些大佬一大堆作品都排隊出版,哪裡等到他。
但內部流傳肯定沒有問題,又不是嚴肅文學,這種神話小故事,還有漫畫插圖,肯定很受歡迎。
蘇亦可以想象,他這個北大的小師兄,未來肯定會多了一些奇怪的稱號。
漫畫集,這事不是抄寫詩歌,這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構圖,設計人物形象難度,就是需要畫大量的手稿,時間有限。
因此,這玩意也急不來,有時間就畫,沒有時間就不畫。
類似於漫畫更新,一週能更新一集已經相當難得了。
故事流傳的速度,比蘇亦想象之中的還要快,他週一回到文史樓上課的時候,歷史系都在流傳千與千尋的故事了。
尤其是,方靈說的河神考上北大考古研究生這個梗,竟然真的流傳起來了。
搞得王訊這貨,都一本正經問他,“小師兄,你前世是不是白龍?”
蘇亦沒好氣的給他一個白眼。
週一,上午是理論課,下午是考古技能課。
啥技能課?
對於大家來說,極為新奇的考古照相。
而給大家講授這門課程的老師就是趙思訓先生。
考古專業這個學期開設的課程,只有兩個先生的課蘇亦還沒有上,第一個高銘先生的古文字學,還有一門就是趙思訓先生講授的考古照相課。
蘇亦對趙思訓先生了解的不多。
前世翻看過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時候,關於這位先生的介紹也不多,只是提及他是最早選修北大博物館專科課程的史學系學生之一,1948年畢業後留北大博物館籌備處工作。
52年考古專業成立,趙先生才從博物館轉入考古教研室,不過讓蘇亦印象深刻的並不是,他講授的《考古照相》,而是趙思訓先生曾經給北大考古專業的學生講授過《中國美術史》這門課。
對於跟美術史這個關鍵詞沾邊的東西,蘇亦絕對是不會忘記的。
在上這門課之前,蘇亦都沒有跟對方打過交道,但從高銘跟俞偉朝兩位先生的口中,對趙先生的情況多少有些瞭解。
知道對方在考古專業,是資格比較深的老人。
當年,北大還在沙灘紅樓的時候,除了文史哲三個傳統的老牌專業歪,還有兩個專修科,分別是博物館專修科跟圖書館專修科。圖書館專修科,後邊成了北大的圖專、圖書館系。
博物館專修科在院系調整以後,直接併入歷史系當中,當時,專修科的教師也不多,其中最為著名的老師就是韓壽萱,他是當時專修科的負責人,專修科就是他一手建立的。
韓先生也是北大的學生,後來去美國留學,先後在華盛頓大學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物館學,獲碩士學位。還曾經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工作多年。直到1947年回北大任教,1948年籌辦北大博物館專科,後來調任歷史博物館去了,一直幹到館長。
因此,博物館專修科的老師,人數也不多。
其中,一個就是趙思訓先生,他是從專修科併到歷史系的,然後又考古專業成立以後,又被調入考古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