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亦真不想摻和這些破事。
似乎因為文學社的活動,讓他成功出圈了。
袁淳慶的邀請,肯定也是昨天的事情帶來的結果。
不然,好端端的,他親自去自己的宿舍找自己幹啥?
真以為堂堂北大學生主席很閒?
蘇亦也不閒,又不方便拒絕袁淳慶。
因為對方說的很明白了,他是古建保護協會的負責人,茶話會又是學生社團負責人的聚會。
除非他不想管社團的事情,真的能做到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不然,這些事情就避免不了。
這一次活動他不好拒絕。
可這種活動,他又不想參加。
最終蘇亦選擇實話實說,“我這邊平時很忙,僥倖考上北大研究生,然而,落下整個本科階段的課程,是要補上的,所以宿先生對我要求比較嚴苛,平時自由活動的時間比較少,大部分週末都要去各位先生家中補課,茶話會我只能說盡量抽空參與,但如果時間抽不出來的話,也希望袁主席見諒。”
袁淳慶表示理解,說,“畢竟小師兄的情況特殊,而且研究生跟本科生學業任務也不一樣,不過,我們學生會這邊還是希望小師兄能夠儘量參加,畢竟這是古建保護協會第一次正式在咱們北大正式亮相,如果小師兄跟各位先生請假的話,應該沒有問題的,上一次俞老師都陪小師兄過來處理社團申請的事情,看得出來考古教研室這邊還是很重視古建保護協會的事情的。”
說到這,他補充,“而且,同學們也對小師兄很好奇,尤其是昨天文學社的活動,其他社團的負責人都在現場,都紛紛提議我們下週的茶話會邀請小師兄你參加,所以,請小師兄務必賞臉。”
“好的,儘量抽空。”
袁淳慶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蘇亦也不能一點面子都不給對方。
他也沒把話說死。
到時候真沒法參加了,那就到時候再說。
聊完參加茶話會的事情,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關於古建保護協會的事情,這個方面也沒啥好說的,程式已經走完了,還有就是社團創始人以及各個部門負責人的確認。
這些東西就是一個申請表,是考古專業7778級兩個班的學生湊熱鬧一般填上去的。
其中最熱心的就是王訊他們。
主要是以78級的學生最熱衷,他們剛剛入學,對社團活動更加熱衷一些,當然,77級也有學生參與。
不然社團五十多號人,去哪裡找來的啊?
他們倆個班也就47個人,幾乎兩個班的學生都相應古建保護號召全部簽名,社團一成立就會自動成為社團成員。
至於考古專業以外的成員,就是被王訊他們忽悠過來的,比如,黎新葉跟方靈倆人都直接加入其中,此外,歷史專業也有個別同學加入,勉強湊到五十多人,之前,王訊告訴蘇亦社團已經拉起百來號人,完全就是誇大。
但新成立的社團有五十多號成員,已經很難得了。
社團程式走完,在社團辦公室還有他們一張桌子當辦公室,學生會這邊還幫忙製作社團銘牌,要求每一次社團活動日都要有社團成員值班以及舉辦社團活動。
此外,還要擬定一些社團規章制度。
這些事情,蘇亦都扔給王訊來處理,誰讓整個社團就是他打招蘇亦的名號拉起來的呢。
蘇亦的重心,在學業,而不在社團活動。
但文學社活動日他分享的詩與歌,帶給蘇亦的影響,並沒有止步於學生會這邊。
下午跟歷史專業的學生上課,蘇亦一教室,就不斷有人跟他打招呼。
有人說,“小師兄《一棵開花的樹》寫的真好,讓我想起來小時候家中種的棗樹。”
有同學起鬨道,“魯迅先生的《秋夜》是吧,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難不成這個年代兩棵棗樹這個梗已經開始流行了?
有同學問,“小師兄,可以告訴我,你是這麼想起來要寫《一棵開花的樹》這首詩歌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