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記》別名《周禮·冬官考工記》,這書作者不詳。
關於《考工記》的作者和成書年代,長期以來學術界有不同看法。
甚至有學術認為,《考工記》是齊國官書,作者為齊稷下學宮的學者,主體內容編纂於春秋末至戰國初,部分內容補於戰國中晚期。
不管怎麼說,都跟梁思成先生不沾邊,王訊這個傢伙就是瞎扯。
幸好,他沒有說,不詳或者佚名,不然,真被他蒙對了。
眾人笑。
宿先生卻沒有笑,還頗為認真的問,“王訊同學,怎麼會認為這本書是梁思成先生寫的呢?”
王訊說,“老師,我記錯了,我本來想說《營造法式》的。”
王訊又不傻,周邊那麼多同學鬨笑,他就意識到自己蒙錯,或者說剛說出梁先生他就後悔,要知道宿先生在黑板上列的都是古文獻,不管是哪一本都跟梁先生不搭邊。
然而,他剛說完營造法式,臺下又一陣鬨笑。
王訊也意識不對勁,補充說,“我沒說清楚,應該是《營造法式》註釋。”
宿先生又問,“那麼《營造法式》的作者是何人?王訊同學知道嗎?”
這一次,王訊終於老實了,搖了搖頭。
宿先生示意他坐下,隨即問題,“那麼同學們知道嗎?”
“宋,李誡!”
同學們,紛紛回答。
宿先生說,“是的,《營造法式》是宋代李誡創作的建築學著作,是李誡在兩浙工匠喻皓《木經》的基礎上編成的。是北宋官方頒佈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這個方面,古代建築的課程會詳細說明,咱們再次迴歸《考工記》。”
“《考工記》別名《周禮·冬官考工記》,這書作者不詳。”
“為什麼會有這個別名?那是因為《考工記》就是出自《周禮》冬官考工記第六篇。那麼《周禮》又是一本什麼書呢?我為什麼要跟大家提及《周禮》與《考工記》呢?”
眾人都期待接下來的答案。
蘇亦也期待。
要是不用寫論文不用交作業,聽宿先生的課,還是很舒服的。
然而,就在蘇亦聚精會神,豎耳聆聽的時候,他卻被宿先生喊起來了。
“蘇亦,你來說說這其中的關係。”
猝不及防。
又是提問。
這種無處不在的考察學問的方式,確實北大諸位先生諸位喜歡的方式。
既然被提問了。
蘇亦還能怎麼辦。
只能站起來唄。
“《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一般認為是周公旦所著,這點有待考證。因為東漢末年大儒鄭玄做注,而使之一躍成為三禮之首,更成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至於為什麼提到周禮,前面宿先生其實已經給出答案,什麼答案呢?”
“宿先生剛才說,三國至隋唐時期的中國歷史上經歷了從南北對峙到南北統一兩個階段,這種階段性的變化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方面都得到體現,其焦點集中在如何透過對周禮古制的尊崇與模仿進行皇權的正朔建設。”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何各個歷史朝代都要對周禮古制的尊崇與模仿進行皇權的正朔建設呢?”
“那是因為其制度設計之指向,乃是社會轉型的趨向。正因為這樣,《周禮》的實際影響是在後來的皇權時代。舉個簡單的例子,從隋代開始實行的三省六部制,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