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先生的話鋒轉變,讓蘇亦猝不及防。
原來你是這樣的鄒先生。
面對這樣的盛情邀約,蘇亦能怎麼辦?
當然是要拒絕了。
然而,怎麼拒絕卻是一個技術活。
蘇亦的拒絕方式也很簡單。
跟搪塞王永興先生的道理一樣,蘇亦說,“要不,我先回去問問宿先生,看他那邊有什麼安排。”
鄒先生點頭,“這樣也好。”
至此,這事翻篇。
話題再次迴歸課堂。
鄒先生又望向蘇亦,“要不,你繼續講一講?”
蘇亦講啥啊?
不講。
連忙搖頭。
鄒先生竟然露出遺憾的表情,就連臺下的學生也一臉遺憾,就連坐在旁邊的王訊都忍不住問,“小師兄,咋不講?我們還想聽呢。”
蘇亦瞪他一眼,“安靜,鄒先生講得挺好,我就不狗尾續貂了。”
這傢伙竟然還貧嘴,“還好不是狗尾續貂蟬!”
“滾!”
這一次,蘇亦終於剋制不住了。
說實話,鄒先生講課,趣味性還是很足的。
他一開始講教材。
講他編著商周考古講義的經過。
“你們現在使用的講義是我56年,從蘭大調回北大任教的時候,編寫的,當時還是油印版,相比較之下,現在的鉛印版就鏡子很多。”
鄒先生當年在蘭大的講授《考古學通論》和《古文字學》,在西北師院還講《商周銅器》,56年9月份被調回北大歷史系任助教,主要指導田野發掘實習。
同時,也開始編寫《商周考古》講義,甚至還講郭寶均先生所編《殷商考古》改為《商周考古》。
要問鄒先生研究生導師是誰?
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說是郭寶均先生。而不是張政烺或者蘇秉琦兩位先生,儘管這兩位先生都是他的指導老師,甚至還蘇秉琦先生還參與主要輔導,但鄒先生的學術思想顯然是郭寶均先生一脈相承。
倆人都是研究商周考古的。
甚至回到北大,他開始的開設也是《考古學通論》商周部分。
不過,鄒先生正式講述商周考古課程,則是在57年。
在此之前,北大的商周考古課一直叫中國歷史考古。
從57年開講,一直講到現在。
鄒先生對商周考古的研究,有多深入,可想而知,蘇亦才不願意獻醜,不然好醜的。
鄒先生講完講義部分,又講到他的求學之路。
跟臺下的學生分享,他是如何從法律系轉入史學系以及又是如何走向考古這條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