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亦的心動,瞬間而止。
他前世去過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知道西漢南越王墓就是象崗山上。
前世去參觀博物館的時候,象崗一帶已經被開發完畢,全然看不出來山崗的影子,但現在,不一樣,象崗山真的是一個山。
一個幾十米高的山。
跟此刻,他所在的越秀山一樣的山。
一想到這,蘇亦招呼沈明,“沈哥,咱們去象崗山轉一轉。”
“去哪幹啥?啥都沒有?”沈明不明就裡。
蘇亦說,“我聽說,象崗山當年跟越秀山是一體的,只不過明初的時候,永嘉侯朱亮祖把宋朝廣州三城合為一,並向北擴充套件,跨越到越秀山,而將其承接山脈攔腰截斷,象崗山才脫離越秀山主脈,成為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包,所以,去看看,說不定有啥發現呢。”
沈明笑,“能有啥發現啊,那裡就有個清代的破炮臺,鐵炮,早就不見蹤影,民國的時候,這一帶,還被劃為軍事禁區,不過現在,啥都沒了。”
蘇亦不解釋,而是胡扯,“咱們過去看看,說不定有大墓呢。”
沈明聽到這話,哭笑不得。
卻也不拒絕蘇亦的提議。
考古人員野外調查,通常都很隨性,越是沒有人涉足的地方,越是考古人員的風水寶地。
象崗山越破,越沒人,找到東西的可能性越大。
象崗山距離他們所在地不遠,不需要翻山越嶺,爬個小山丘,也不算太費勁。
也就一首越過山丘的時間。
這個時候,蘇亦也沒有心思畫素描了。
而是開始拿相機從各個角度開始拍攝,這玩意,後期,肯定會是重要的素材。
此時的象崗山,樹木茂盛,鬱鬱蔥蔥,然而,到了80年代被某些部門佔山地建樓後,山體都被鏟削、花草樹木被亂砍濫伐,青山綠水,毀於一旦。。
好一個帝王安息的風水寶地,最後,淪落至此,也只能夠感慨,時間的偉力了。
蘇亦印象中,南越王墓之所以被發現,完全就是83年的時候,省府在象崗修建宿舍,然後將原來海拔49.7米的象崗山直接推掉了17.7米,然後民工拿著鋤頭開挖一米多深處發現了一塊平整的大石頭。
民工繼續開挖,才發現了大石板之間,還有一些小裂縫,下面黑洞洞的,一看就知道下面有建築。
這個時候,民工第一個反應就是可能挖到了日軍的秘密軍火庫。
這樣一來,極有探險精神的民工,忍不住繼續開挖。
幾個民工都已經拿著鐵鍬準備開始撬開紅砂岩石板了。
好在被工地的負責人及時制止,不然,這幫民工兄弟說不定搖身一變就成了摸金校尉。
當然,能夠把山包推平十幾米,這樣的大魄力,也就只有省府這樣單位才能有。
不然,在沒有動工的時候,讓省博的文物工作隊去發掘,想都不要想,就算知道這裡真的有大墓,沒有基建需求,誰會挖啊。
有誰能百分之百確定這裡就一定有大墓?
有大墓,人家也不確定這就是西漢的南越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