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8,蘇亦發現自己的記憶力比前世好太多。
背書,對於他來說,反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前世,去滕王閣,只要會背滕王閣序就可以免費進入其中。
然而,在紀念碑跟紀念堂卻沒有這個福利。
蘇亦之所以記得建國大綱的首句,主要是他前幾天在做資料收集的時候,瀏覽而過,不曾想卻記住了。
不止首句,建國大綱的後面一些條文,在他背誦的瞬間,自然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只是沒有必要繼續拿過來顯擺。
然而,他突然來這一句,卻讓白槿四人,對他的學識越發的好奇。
廣場前的銅像是建國後修建的。
然而,紀念堂卻不是。
“紀念堂跟紀念碑都是在老廣州的中軸線上,所以整個建築群都是沿著中軸線對稱式分佈,就連我們眼前看到的華表也是如此,嗯,這叫雲鶴華表,它是一對的,另一根就在花園的東邊,對稱式的建築,是中國建築的一種傳統。而且跟他的設計師呂彥直有關,北大燕園的設計也按照中軸線建造的對稱式建築群,就連華表北大也有兩根,紀念堂跟紀念碑,基本上形成了前堂後碑的格局,有點類似於故宮前朝後寢的格局,如果按照風水學來說,就是依山傍水。選址極好。”
蘇亦這一段講解,更多是一種類比。
儘量地把北大燕園當作紀念堂的一個解說參考項。
讓四人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然而,在向左岸的眼中,就成了蘇亦張口閉口的在向眾人炫耀北大,開始提出自己的質疑。
“紀念堂的選擇應該有來歷的吧,我聽說這裡曾經是中山先生任非常大總統時期的總統府,當年陳炯明叛變的時候被炮火夷為平地了。”
似乎,他也不想在白槿面前,顯得自己太過平庸。
蘇亦不跟他爭執,“確實如此,直到28年才籌建,甚至,在抗日戰爭的時候,紀念堂的一角曾經被日軍的飛機炸燬,1963年的時候,紀念堂曾被全面維修過的,走廊有塊石碑,有記錄,這段歷史,你們應該比我清楚,畢竟你們是歷史學專業的。”
白槿點頭,“老師在課堂上講過,只是沒你說的詳細。”
這姑娘適時的讚美,讓向左岸鬱悶到吐血。
“那我就不細說了。”蘇亦不意外,指著牌匾,“天下為公這四字就是中山先生手書的。書法,我沒啥研究,就不跟你們說了。”
中山先生的書法。
蘇亦沒法評價。
沈明插話,“你還是跟大家說說建築設計方面的吧。大家挺好奇的。”
蘇亦認可他的提議,就領著眾人朝著紀念堂主樓走去,“只要對建築感興趣的人,到廣州,參觀紀念堂必不可少。”
說著,他指向紀念堂主樓,“這是一棟仿古宮殿式的八角建築,遠看,沒啥感覺,其實它挺高的,官方資料49米。”
“建築結構,太枯燥了,就不跟你們講,跟你們說說它的配色吧。”
“屋頂採用的是寶藍色琉璃瓦,藍色的屋簷,金色的穹頂,紅色的柱子門窗,加起來,象徵意義的就是青天白日滿地紅,知道這是啥意思吧?”
吳宗麟搶答,“黨旗。”
蘇亦點頭,“是的,而且呢,這三個顏色還分別對應中山先生的政治理念,自由、平等、博愛。不過,這值得說道的還是紀念堂的金頂,這些金碧輝煌的金色,金箔鑲貼的,用了整整36166張金箔加起來差不多有兩斤重,被稱為紀念堂最奢華的地方了。”
既然說到寓意,蘇亦就指著前面的臺階說,“你們知道臺階有什麼寓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