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國家對於文物的界定是不一樣的。
而國內的文物範圍,應該是全球最廣泛的。
如果有人問,蘇亦哪些是文物的話,他一定會說,“文物法裡面受保護的都是文物。”
然而,大致來說,文物可以分為不可移動文物以及可移動文物。
可移動文物的種類也不少。
石器、陶器、銅器、鐵器、金銀器、玉器、瓷器、漆器、工藝品、書畫、古文獻,等等。
這些也被稱為館藏文物,流散文物。
而,蘇亦現在做的廣州現存文物調查報告,主要還是針對不可移動文物。
比如以下這些:
古遺址、古城址、古窯址、古地道、古墓葬、古建築群、石窟寺等。
又被稱為文化史蹟。
然而,因為廣州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所以這裡,不少的文物保護單位其實都是跟近代史有關的。
比如省博的魯迅紀念館,果黨一大舊址,除此之外,還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黃埔軍校舊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大元帥府紀念館、中共“三大”會址、廣州中山紀念碑、東征陣亡烈士墓園、廣州春園、三元里抗英鬥爭舊址、廣州起義紀念館等等。
這些都屬於文保單位的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範疇。
這些地方,有不少的在1961年公佈的第一批國保名單裡面。
前世,蘇亦在廣州的時候,基本上都逛完了。
現在嘛。
不太感興趣。
所以,他去的地方就是中山紀念碑所在地。
之所以去這裡,並不是因為中山先生的故事感召。
更多是因為呂彥直先生。
因為中山紀念碑跟附近的中山紀念館都是呂彥直設計的作品。
他之前在北大跟錢立群聊起來燕園的建築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聊到了呂彥直。
再次,回到廣州,有這樣的機會,蘇亦當然不會錯過他的作品。
然而,等沈明拉著他到一到觀音山腳的時候,一臉茫然,“你的文物調查報告,就是帶我過來爬山的啊?”
因為紀念碑就是在觀音山頂上,這裡還有著名的百步梯,那可是需要一步一步走上去的。
蘇亦搖頭,“先畫一幅素描,然後拍照,把這些弄完了,再上去看一看。”
這一套流程下去,起碼半個小時就過去了。
也足夠沈明休息了。
於是,蘇亦立起畫架開始作畫。
全部用花崗石砌成的本身,高達37米,方形的底座,然後向上逐小而尖。
這些設計呈現在畫作之中,有種說不出來的美感。
要不是條件限制,拎著畫板過來這些寫生,應該是一種非常美好的體驗。
到時候,不僅可以畫素描,就連水彩、速寫都可以肆意發揮。
這才是一個前美術生該有的生活。
現在嘛。
也挺好。
遠景繪畫,更多是呈現一種意境。
近景才更加寫實。